概述
急喉风是指以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咽喉疾病。临床上常可出现咽喉红肿疼痛、痰涎壅盛、语言难出、声如拽锯、汤水难下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窒息死亡。西医学的急性喉阻塞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历代文献中,喉风的名目繁多,如急喉风、缠喉风、锁喉风、紧喉风、走马喉风、呛喉风、哑瘴喉风等。《喉科秘旨》分喉风12症,《图注喉科指掌》分16症,《经验喉科紫珍集》分18症,《重楼玉钥》分36症。总之,古代医籍中喉风的含义较广,一般是泛指咽喉多种疾病,并包括某些口齿唇舌病证在内,正如《喉科心法·卷上》所说:“考古称喉症,总其名曰喉风。”
本节所论急喉风,系专指以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咽喉疾病,因其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而定名。《脉经·卷四》云:“病人肺绝,三日死,何以知之,口张但气出而不还。”这是类似于吸气性呼吸困难的较早记载。
病因病机
该病多由咽喉痈肿、外伤、异物、肿瘤、过敏、小儿喉瘖等各种急性咽喉病发展所致,其病机多为热毒、痰浊或风寒痰浊互结咽喉,阻塞气道。
1.风热外袭,热毒内困
患者肺胃素有蕴热,复感风热之邪,或时行疫疠之邪侵入人体,风热邪毒引动肺胃之火上升,风火相煽,内外邪热搏结不散,结聚于咽喉而为病。
2.热毒熏蒸,痰热壅结
火毒炽盛,火动痰生,痰火邪毒结聚于咽喉而为病。素体痰湿之躯,嗜食肥甘厚味,痰浊内生,郁久化热,痰火郁结,上攻咽喉,发为本病。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喉门》曰:“紧喉膏粱风火成,咽喉肿痛难出声,声如拽锯痰壅塞。”
3.风寒湿浊,凝聚咽喉
素体虚弱,或禀质过敏,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壅阻于肺,肺气失宣,津液不行,化为痰浊,风寒痰浊凝聚咽喉而为病。
检查
1.望诊:包括患者神、色、形、态的全身望诊,头面部、五官、颈项躯体、皮肤的局部望诊,舌质与舌苔变化的望舌,必要时进行排出物和小儿指纹的望诊。
2.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
3.问诊:包括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饮食口味、问睡眠、问二便等。
4.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
诊断
1.病史
多有急性咽喉病或咽喉异物、外伤、过敏等病史。
2.临床症状
吸气性呼吸困难并伴有吸气期喉鸣,痰涎壅盛,语言难出,汤水难下,声音嘶哑等。
3.检查
根据呼吸困难及病情轻重程度分为四度。
(1)一度
患者安静时无症状,活动或哭闹时出现喉鸣和鼻翼煽动,吸气时天突(胸骨上窝)、缺盆(锁骨上窝)及肋间等处轻度凹陷,称三凹征(儿童上腹部软组织也可凹陷,故亦称四凹症)。
(2)二度
安静时亦出现上述呼吸困难表现,活动时加重,但不影响睡眠和进食。
(3)三度
呼吸困难明显,喉鸣较响,并因缺氧而呈烦躁不安、自汗、脉数等,三(四)凹症显著。
(4)四度
呼吸极度困难,患者坐卧不安,唇青面黑,额汗如珠,身汗如雨,甚则四肢厥冷,脉沉微欲绝,神昏,濒临窒息。
辨证施治
本病特点为发病急、变化快,治疗时应注意呼吸困难情况,针对病因,及时解除呼吸困难症状,故掌握病变阶段,准确辨证施治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若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应迅速解除呼吸困难症状。待缓解后辨证施治。
(一)内治法
1.风热外袭 热毒内困
证候:咽喉肿胀疼痛,吞咽不利,继之咽喉紧涩,汤水难下,强饮则呛,语言不清,痰涎壅盛,咽喉堵塞,呼吸困难。咽喉黏膜呈鲜红色或紫红色,声门区红肿显著。全身可见乏力、恶风、发热、头痛,舌质红,苔黄或黄厚,脉数。
治法:疏风泄热,解毒消肿。
方药:清咽利膈汤加减。
若咳甚痰盛者加瓜蒌、川贝母、竹沥、前胡、百部等清热疏风祛痰散结之药。
2.热毒熏蒸 痰热壅结
证候:咽喉突然肿胀,疼痛难忍,喉中痰鸣,声如拽锯,喘息气粗,声音嘶哑,或语言难出。全身可见憎寒壮热,或高热心烦,汗出如雨,口干欲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或腻,脉数或沉微欲绝。检查可见咽喉极度红肿,会厌或声门红肿明显,痰涎多或有腐物,并可见鼻翼煽动,天突、缺盆、肋间及上腹部在吸气时出现凹陷。
治法:泄热解毒,祛痰开窍。
方药:清瘟败毒散加减。
痰涎壅盛者,加大黄、川贝母、瓜蒌、葶苈子、竹茹等清热化痰散结,并配合六神丸、雄黄解毒丸、紫雪丹、至宝丹以清热解毒、祛痰开窍;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芒硝以泄热通便。
3.风寒湿浊 凝聚咽喉
证候:猝然咽喉憋闷,声音不扬,吞咽不利,呼吸困难,或兼有咽喉微痛。全身可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不渴等症。舌苔白滑,脉浮。检查见喉关可无红肿,会厌可明显肿胀甚至如球状,声门处黏膜苍白水肿,声门开合不利。
治法:散寒祛湿,利咽消肿。
方药:六味汤加味。
应用时可加苏叶以助疏散风寒;加蝉蜕祛风开音;加茯苓、泽泻健脾祛湿消肿。恶风无汗者可加桂枝;痰多者可加半夏、白前。
(二)外治法
1.吹药 适用于喉关及口咽部病变,如喉风散、西瓜霜、冰硼散、珠黄散等清热解毒、消肿祛痰药物,频频吹喉。
2.雾化吸入 可用金银花、菊花、薄荷、葱白、藿香等中药,适量煎煮,将药汁放入雾化器中吸入,以祛风清热、消肿通窍。亦可加入适量抗生素及激素一并使用。
3.含漱 咽部红肿者可用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中药煎水含漱。
4.中药离子透入 可用黄芩、栀子、连翘、赤芍、牡丹皮、川贝母、天竺黄、大黄等药浓煎后,借助于离子透入仪将药从颈前部皮肤导入至喉部病变部位。
5.理疗 配合微波治疗仪、超短波治疗仪等对局部进行治疗,起到活血解毒消肿作用。
(三)针灸疗法
1.针刺 取合谷、少商、商阳、尺泽、少泽、曲池、扶突等穴,每次2~3穴,用泻法,不留针。或取少商、商阳刺出血以泄热。
2.耳针 选用神门、咽喉、平喘等穴,针刺,留针15~30分钟,每日1~2次。
(四)其他治疗
1.气管切开术 根据病因及呼吸困难的程度,适时进行气管切开,及时解除呼吸困难,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一般来说,一、二度呼吸困难,以病因治疗为主,作好气管切开的准备;三度呼吸困难,应在严密观察下积极使用药物治疗,随时作好气管切开的准备,若药物治疗未见好转,全身情况较差,或估计短时间内难以消除病因,则应及时进行气管切开;四度呼吸困难,宜立即行气管切开,必要时可行紧急气管切开或环甲膜切开术,为进一步处理赢得时机。
2.擒拿及提刮法 根据病情,一、二度呼吸困难可酌情配合擒拿或提刮法。
预防保健
1.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积极防治外感,可有效减少急喉风的发生。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充分准备,随时进行抢救。
3.为了避免加重呼吸困难症状,应尽量少活动,多安静休息,并应采取半卧位。
4.进食或服药应缓缓下咽,以免引起呛咳。如咽喉疼痛,应进冷或温流质、半流质饮食。
5.气管切开后应保持套管通畅,内管定时取出清洗、消毒,一般每4~6小时清洗1次;保持合适的室内温度(22℃左右)、湿度(90%以上),蒸汽吸入,稀释痰液,维持下呼吸道通畅;防止伤口感染,及时换药;注意防止外管脱出,以免发生窒息;拔管前应先堵管1~2昼夜,待患者呼吸平稳后可拔管,伤口不必缝合,用蝶形纱布将创缘拉拢,数日即可自愈。
6.忌食辛辣、肥甘、黏腻之物,以免助长火势及滋生痰湿,使病情加重。
7.戒除烟酒,以免刺激咽喉,加重病情。
预后
古人有“走马看喉风”之说,形容本病病情危急,变化迅速,严重者瞬息间可引起窒息死亡。若抢救及时,掌握好气管切开的时机,并进行恰当的辨证治疗,亦可转危为安。
预后
古人有“走马看喉风”之说,形容本病病情危急,变化迅速,严重者瞬息间可引起窒息死亡。若抢救及时,掌握好气管切开的时机,并进行恰当的辨证治疗,亦可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