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血清病是指因输注异种血清导致的III型变态反应。广义的血清病则泛指外来抗原引起的上述反应,有人将其称为血清病样反应。在临床上常见于以兔或马血清制备的ATG/ALG治疗的患者。构成血清病免疫复合物的抗体球蛋白主要是IgG,但如IgE较多,则发病时血清通透性的增加更加明显。可有喉头水肿、低血压甚至过敏性休克等。凡抗原刺激下较易产生IgG与IgE这两类抗体者,也较易发生血清病。目前临床上引起血清病的血清制剂主要有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各种蛇毒抗毒素以及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TG)等;引起血清病的药物主要为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水杨酸盐、保太松、苯妥英钠,以及右旋糖酐等巨分子药物。
病因
本病多在一次注射较大剂量异种血清或球蛋白后1~2周内发生;少数患者,尤其是过去有过同样血清接种史者,可在接种后1~2天甚至数分钟内发生。
临床表现
症状的发生和程度与接种途径(静脉注射的发病机会多)和注射血清剂量等因素有关。因注射血清而发生的血清病,临床表现一般较轻,常在3~5天后随着异体血清的水平逐渐下降,症状也逐渐消失。
皮疹是本病最明显和常见的症状,主要为荨麻疹样风团,紫癜样皮疹或麻疹样皮疹等;常在注射部位首先发生。发热多渐起,高达38℃~39℃,伴全身淋巴结程度不一的肿大,质软而稍有压痛。部分患者还可有面部、眼睑及手足末端水肿(儿童多见),极少患者可有喉头水肿。有的患者在发热的同时尚有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由血清或球蛋白(如ATG)或其他巨分子药物所致,在皮疹出现后2天,还可有关节疼痛、肿胀等关节炎症状,常累及多关节,呈对称性。少有多发性神经炎、肾小球炎或/和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
本病的诊断依据,最重要的是注射血清或球蛋白史和上述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小分子药物极少引起神经炎、肾小球炎或/或全身淋巴结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