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 > 正文

脊髓缺血
疾病

概述

脊髓缺血是指脊髓由于血液供应缺乏,从而损伤脊髓内神经元,造成不可逆的脊髓功能损害。由于对脊髓血管解剖和血流测定方法技术的改进使临床上对脊髓缺血的认识有了进展。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无力与间歇性跛行

病因

动脉硬化是脊髓缺血的重要原因。脊髓血管畸形也可导致脊髓缺血。微栓塞,血管痉挛和供血不足引起其他如梅毒性脊髓动脉炎、腰椎管狭窄、脊髓创伤红细胞增多症静脉血栓形成,全身疾病引起血压过低都可导致脊髓缺血。脊髓缺血也可以发生在主动脉造影或主动脉瘤手术切除时对血供的干扰。

临床表现

肢体远端无力与间歇性跛行为其特点。下肢无力在行走之后更加明显。查体可见膝腱反射亢进及锥体束征阳性。足背动脉可仍见搏动。休息或使用扩张血管药物可使无力缓解,阳性体征也可消失、病情继续发展可造成永久性损害,下肢无力不能缓解,并出现肌肉萎缩共济失调、两点辨别感觉消失,严重者可有排尿困难

检查

1.脊髓血管造影
脊髓前动脉的念珠样改变为其特有的造影表现。 
2.脊髓MRI检查
表现为急性期脊髓增粗、肿胀,慢性期可表现为脊髓萎缩。

诊断

根据间歇性下肢无力发作且伴有脊髓损害的症状,不难诊断为脊髓缺血,对于突然发生截瘫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如发生在腹主动脉手术后,也不难确诊,缺血由于脊髓血管畸形所致者,应采用脊髓血管造影等方法来诊断。

鉴别诊断

1.栓塞性脉管炎
多见于中年男性,并无明显的周围动脉硬化,发作时足部及小腿部疼痛,伴有足部肤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足趾发绀,无脊髓损害的体征。
2.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突出症亦可见间歇性跛行。其发病多与损伤相关。行走或长时间站立不动时易发,伴肌肉痉挛性疼痛,改变体位后可好转。X线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相应表现。

并发症

主要是脊髓外原发病表现,以及进行性截瘫卧床导致的继发性肺炎压疮尿路感染等。

治疗

主要针对动脉硬化治疗。对于轻型病例,早期增强心脏输出功能和使用扩张血管药有助于症状的缓解;血压较低的患者可使用腹部束紧的办法,以改善脊髓血液循环。脊髓血管畸形的患者应尽早干预治疗。

预后

症状可为短暂性的,也可呈永久性的,严重者可呈进行性截瘫,产生感觉缺失平面及膀胱等括约肌功能障碍。
1.瘫痪肢体应早期作被动运动,以改善血液循环,保持关节活动度。防压疮,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
2.防止呼吸道感染,注意保暖。
3.早期防治可导致脊髓缺血的疾病,如脊髓压迫症
4.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增强患者自信心。
5.适时合理的功能锻炼能够刺激、促进肌力的恢复。建议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同时,也可配合针灸等中医治疗。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