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尿石症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之一,次于尿路感染和前列腺疾病。尿石可分为上尿路结石(肾输尿管结石)和下尿路结石(膀胱、尿道结石),在结石部位、病因、年龄、性别、结石成分和预后方面都存在差别,可看作是结石的两种类型。尿石症是人体异常矿化的一种表现,即在正常情况下,不应发生矿化的部位形成或进行程度过高的矿化,它与全身细胞的活动和新陈代谢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把生物矿化与脱矿的概念引入尿石症形成机制的研究上,有助于从分子水平深化对尿石症形成机制的研究及正确地防治尿石症。
自有文明记录以来尿石症就在困扰着人类。结石的病因仍然在探索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和现象值得思考,如果每个肾脏分泌的尿液成分相似,且无尿路梗阻的证据,为什么大多数结石为单侧发生呢?为什么在结石发展早期,小结石不能顺利通过输尿管排出体外呢?为什么有些人形成大结石而有些人形成多枚小结石呢?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体外冲击波碎石及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发展,尿石症的治疗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尽管如此,尿石症的复发率并未减少。因此,深入研究尿石症的发生机制及加强其预防措施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病因
尿石症的病因较复杂,至今为止尚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认为尿石形成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内在因素
(1)种族遗传因素 各种种族的人都可患尿石症,但患病率有所差异,非洲黑人和美国黑人患结石者均少。结石病患者家族的结石病率高于非结石家族,除家人的生活条件接近外,也可能受一些遗传因素的影响。
(2)饮食与营养 不喜欢饮水的人容易患有结石。婴儿过早的用粮食喂养而乳品不足容易导致膀胱结石。相反,成年人多吃乳品和肉类也可增加结石风险。结石形成还和尿中结石成分突然增多有关,食物愈精制,结石风险越高。食用过多的盐和菠菜都会增加结石风险。
(3)代谢异常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皮质醇症都可增加结石的风险。结石也可以是外伤或疾病而长期卧床的合并症。
(4)药物 溃疡患者大量饮牛乳和碱性药物即可产生结石--乳碱综合征。结石还可因服矽酸镁而含少见的矽酸盐。治疗青光眼的乙酰唑胺、维生素D中毒、大量用抗坏血酸(可转变为草酸)、氨苯喋啶、麻黄素和愈创甘油醚、皮质激素及磺胺等均可发生结石。
(5)尿路感染 尤其致病菌有分解尿素产生氨的作用时,pH值的提高、黏蛋白的聚合,细菌本身和感染产物都可促进结石的形成。尿路中的异物如缝线、导尿管都可诱发结石。
2.外在因素
(1)自然环境 气候条件、水质、食物等都与结石的发生有关。
(2)社会环境 生产水平对结石的影响在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中得到证明。
临床表现
结石可发生在尿路的各个部位,因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的症状。
1.上尿路结石
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患者,急性发作时多有患侧腰腹部钝痛或绞痛,伴呕吐,常常突然发作,由于结石损伤尿路黏膜而出血,因此尿色呈红色,化验可见有红细胞。
2.膀胱结石
典型症状为排尿突然中断,疼痛放射至远端尿道及阴茎头部,伴排尿困难和膀胱刺激症状。
由于排尿费力,腹压增加,可并发脱肛。常有终末血尿。
3.尿道结石
患者常有小便时尿道部疼痛,排尿困难,点滴状排尿,重者可发生急性尿潴留及会阴部剧痛。
检查
1.镜下血尿
是诊断本病的重要线索,血尿常伴随绞痛发作或因剧烈活动而加重。对反复发生结石的患者应测定血钙、磷、尿酸、24小时尿量、pH值以及尿钙、磷、尿酸、草酸、胱氨酸及枸橼酸等的排泄量。
2.X线检查
是诊断尿石症的重要依据。90%以上的尿路结石可在X线平片上显影。从X线平片可了解结石的大小、形状、数目、部位,观察结石的性状和密度有助于对结石成分的估计。X线片上应注意排除静脉石、淋巴结钙化、动脉瘤钙化、肾结核及肿瘤钙化等。
3.B超检查
由于B超检查简便、无创伤,且不受对造影剂过敏的限制,最适于筛选和随诊尿石症患者。B超检查有以下优点:①发现可透过X线的结石;②了解有无肾积水;③了解肾实质厚度;④发现某些成石病因,如肾囊性疾病、肾畸形等;⑤提供鉴别诊断资料,如结石与肿瘤、血块,上尿路结石与胆结石等鉴别。充分利用B超X线手段有可能更多地发现一些早期结石。部分病例可配合CT检查,如怀疑肿瘤者。MRI水成像可显示尿路解剖,对于静脉尿路造影不显影者,可帮助显示尿路状况。
诊断
尿石症的诊断包括结石存在、尿石并发症及尿石病因诊断三部分。
1.尿石存在的诊断
尿石症患者常以肾绞痛而就医,如伴有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应高度怀疑本病。
2.尿石并发症的诊断
尿结石形成后的主要并发症有尿路感染、梗阻、肾功能受损、及有可能合并肿瘤发生。尿路感染患者出现热、腰痛,尿中出现脓细胞,尿培养有细菌生长,诊断并不困难。
3.尿石病因的诊断
从开始接触患者即应注意病因的探索。了解患者的既往史、家族史、居住史、职业、工作性质及结石史。了解患者的饮食、饮水习惯和特殊爱好。
治疗
1.急症处理
肾绞痛和感染常是急需处理的问题。感染须及时应用抗菌药物控制,严重者应住院进行静脉综合给药。排出结石解除梗阻是治疗肾绞痛的根本方法。采用利尿的方法可能将结石冲出的设想缺乏实验依据,这种做法增加肾内压力,不利于保护肾功能。使用药物应以解痉为主,可应用抗胆碱药物、黄体酮类药物、钙阻断药物等。吲哚美辛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又可直接作用于输尿管壁,近年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效果,但口服后被肝脏分解,不能发挥很大作用,需肛门给药或静脉输入。
因尿石症引起的梗阻性无尿患者,需紧急处理。处理原则是解除梗阻,畅通引流,防治并发症。
2.择期处理
择期处理结石的原则应视是否存在必须去除的病因和合并症而定,并非所有结石都要积极处理。对无症状的肾盏小结石可暂不碎石,采用食疗、药物等姑息疗法继续观察。
预防
完全去除结石,消除其病因是最好的预防方法。但大多数尿石症的病因难于根除。因此需长期注意预防。
1.饮食防石
养成多饮水的习惯,每日尿量2000~2500ml,外观无色或淡黄色。根据结石成分和尿液分析结果选择食物。过度营养者应降低热量,尤其是减少动物蛋白的摄入,多食粗粮;吸收性高钙者应限制乳制品、动物蛋白和糖;尿酸高者禁食动物内脏,少吃肉类。草酸高者禁食菠菜,少吃豆制品。
2.药物防石
(1)降低结石盐或酸在尿中饱和度的药物 噻嗪类药物降尿钙和草酸,别嘌醇类药物降尿酸,硫醇类药物降胱氨酸,正磷酸盐类药物可间接降钙、镁,枸橼酸可络合尿钙,菌石通可以降低感染时尿液中的氨,并改变pH值。
(2)增加尿抑制活性的药物 枸橼酸、正磷酸盐等。
(3)干扰尿黏蛋白聚合控制促进活性的药物 乙酰半胱氨酸、丙氨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