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铜属有色金属,呈棕红色,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铜导电性和导热性良好,有光泽和延展性,可溶于硝酸、浓硫酸和有机酸中,加热易氧化成氧化铜。急性中毒主要见于吸入氧化铜或碳酸铜细粉尘或烟雾而引发金属烟尘热,其他则为经消化道或皮肤的误吸或误用中毒。
病因
铜的粉尘或烟雾可由消化道吸收,成为一种致敏原;铜化合物主要由消化道进入人体,铜在体内主要分布在肝、肾、脑、骨髓、红细胞和肌肉中,通过胆道随粪便排出。铜的烟、尘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引起金属烟尘热、皮肤炎和湿疹。接触高浓度铜化合物溶液可致皮肤黏膜坏死。食入铜绿污染食物或用硫酸铜催吐不当,可发生中毒。
1.生活性中毒
以硫酸铜及碱式醋酸铜最为多见,人口服硫酸铜的致死量约为10g。(1)误服硫酸铜:食用含铜绿的铜器皿烹调、存放或储存后的食物致急性中毒。
(2)误服含铜农药:如抗松灵、波尔多液、王铜液或灭菌铜等致急性中毒
(3)生活环境或饮用水、粮食中铜含量高。
2.医源性中毒
(1)硫酸铜外用治疗磷烧伤或磷化合物中毒时作洗胃液,或用作催吐剂使用不当而致急性中毒。
(2)病人因用含铜器械进行血液透析而发生铜中毒。
3.生产性中毒
采矿、冶炼、铸造铜;制造铜合金;电器工业用铜制造电线、电缆、电阻元件、无线电和电话元件;建筑工业用铜管材和板材;民用工业用铜作铜壶、火锅、装饰材料等,均可接触铜尘和铜烟引起中毒。
临床表现
1.急性铜中毒
常见的职业性急性铜中毒有:
(1)“铜铸造热(金属烟尘热)” 多发生于冶炼和铸造工。症状最初像流感,停止接触后10~12小时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胸闷、咳嗽,继而出现高热(38~39℃)持续数小时后逐步缓解。
(2)皮肤 接触铜烟尘可引起皮肤瘙痒和黏膜刺激症状。
(3)眼睛 接触铜盐可发生结膜炎和眼睑水肿,严重时角膜可以发生浑浊和溃疡。
(4)急性胃肠炎 误服硫酸铜等铜盐,当血清铜浓度达3mg/L时,可出现恶心、呕吐、溶血性黄疸,肾功能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等症状。
2.慢性中毒
(1)长期经呼吸系统接触铜尘、铜烟的工人,可有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咳痰等。铜合金冶炼工人曾见肺组织纤维化改变,但未见铜尘所致“尘肺”。
(2)铜尘可致接触性和致敏性皮肤病变,局部皮肤发红、水肿、溃疡,有病例报道,皮肤致敏斑贴试验阳性率88%,经抗过敏治疗可好转。
诊断
1.接触史
有口服或接触铜盐史。
2.急性中毒
多为误服,表现为:①出现肌痛、腹痛、腹泻,可并发酸中毒、胰腺炎、休克等;②肾脏表现:血红蛋白尿、肾小管坏死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3.慢性中毒
多见于先天性铜代谢障碍,例如Wilson病。
4.检查
(1)血清铜(正常参考值0.015~0.035mmol/L)、血清铜蓝蛋白(正常参考值免疫扩散法150~600mg/L)及尿酮(正常参考值0~0.8μmol/L)均明显升高;
(2)肝功能异常;
(3)脑电图检查出现弥漫性慢波节律等;
(4)X线胸片可出现条索状纤维化,部分可出现结节阴影等。
治疗
1.急救处理
吸入中毒者,立即脱离有毒环境,给氧气吸入;铜盐溅入眼内,立即冲洗,再滴可的松眼药水和消炎眼药水;口服中毒者要立即用清水、硫代硫酸钠或1%亚铁氰化钾溶液20ml内服,使生成难溶的亚铁氰化铜;或者用0.1%亚铁氰化钾溶液600ml加入洗胃液,以助解毒。洗胃后给予蛋清、牛乳等保护胃黏膜,无腹泻病例可予盐类泻剂导泻。
2.解毒治疗
二巯丁二钠1g,加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间隔4天,为1疗程。螺旋内酯固醇可增加铜自胆汁排泄,也可试用,剂量为每次40mg,每日3次。
3.对症支持治疗
腹痛者可使用抗胆碱药解除平滑肌痉挛,如阿托品0.5mg肌注;呕吐、腹泻者,应及时补液并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发生休克者除补液外,应进行抗休克处理;保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高热时,给退热镇痛类药物,同时给予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有黄疸、血蛋白尿的重症病人,可给糖皮质激素治疗;接触性或过敏性皮炎者,可给氯苯那敏(扑尔敏)和维生素C类药物,涂擦氢化可的松软膏;口服锌制剂可以在肠上皮细胞诱导金属硫蛋白的合成,减少Wilson’s病的铜吸收,金属硫蛋白会结合铜,随后从粪便将其排出。
预防
防止铜对环境的污染、严格控制环境及饮水中铜的含量。特别要防止矿山废水对河水及水稻等农作物的污染。
生产环境中做好防毒、防尘工作,加强通风、密闭措施。熔铜、气割铜和铜制品时,应戴防毒防尘面具或口罩。并及时做好就业及定期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