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急性输卵管炎一般由化脓菌引起,病变以黏膜炎症为主,可有输卵管等组织充血渗出,腔内脓性渗出物等流入盆腔,引起盆腔腹膜炎,重者形成盆腔脓肿;炎症扩散到卵巢,形成输卵管卵巢炎或脓肿;若输卵管伞部粘连闭锁时可形成输卵管积脓,多见于慢性炎症急性发作。急性炎症的渗出物脓液中常可查到致病微生物。急性炎症治疗不及时,则可转为慢性输卵管炎;慢性输卵管炎症急性发作表现为急性炎症。肉眼可见输卵管红肿,盆腔脏器亦呈充血水肿渗出等炎症变化,按压输卵管可有脓液流出,可能见到输卵管卵巢等盆腔脓肿改变。
病因
1.病原微生物
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病毒类等;非特异性的有球菌类、大肠杆菌、厌氧菌。常是多种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
2.机体抵抗力减弱
(1)流产后、产后、月经期等全身及局部抵抗力低下。
(2)侵入性的检查或治疗时(如诊断性刮宫术、宫颈炎治疗术,子宫输卵管通液术、置入宫内节育器术等)防治感染措施不严格。
(3)由邻近组织器官炎症波及而感染,主要是生殖道炎症如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等逆行感染;亦见于化脓性阑尾炎、腹膜炎扩散到输卵管等盆腔生殖器官。
3.性交传染
如不洁性交、滥交、丈夫感染性病反复传染给妻子。
临床表现
1.症状
输卵管感染后轻者体温不一定很高,重者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甚至发生败血症,并伴下腹部两侧剧烈疼痛,白带增多或有阴道不规则出血;有时伴有尿频、尿痛等症状。
2.体征
轻者腹胀,下腹部一侧或两侧有显著压痛;重者腹肌紧张,下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妇科检查:白带为脓性或血性,宫颈有举痛,子宫一侧或两侧有触痛,有时可能触到肿大的输卵管。
检查
1.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 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白细胞百分比在80%以上。
(2)血培养 有寒战,高热者应作血培养检查,以了解病情,明确致病菌的种类及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以便在应用抗生素时做到有的放矢。
(3)尿道或子宫颈分泌物涂片 以了解致病菌及对药物的敏感性。
(4)后穹隆穿刺 可穿刺出渗出液或脓液。
2.病理检查
(1)急性淋菌性输卵管炎 ①巨检,输卵管红肿变粗,输卵管周围可能有稀薄的纤维蛋白性渗出物,但伞端开口通畅,挤压管壁时,腔内脓性渗出物可沿此伞端开口流出。②镜下检查,黏膜皱襞水肿,血管明显充血,上皮下层有嗜中性白细胞浸润,病变早期白细胞浸润多局限于黏膜层,随后亦可波及肌层,甚至蔓延至浆膜层。
(2)非特异性急性化脓性输卵管炎 ①巨检,输卵管显著增粗充血,输卵管周围有纤细的纤维蛋白性腹膜粘连带,并可能覆盖住伞端开口。②镜下检查,黏膜上皮基本正常,可能出现轻度水肿,但肌层有重度水肿和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且常与输卵管系膜内的炎症性病变直接相连。
诊断
急性输卵管卵巢炎常有一定病因存在,如月经期卫生与性生活情况,故病史很重要,很多误诊常由于忽略仔细询问病史。
治疗
1.控制感染
可参考宫腔排出液的涂片检查或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选用适当抗生素。
2.脓肿局部穿刺及注射抗生素
脓肿形成后,全身应用抗生素效果不够理想。如输卵管卵巢脓肿贴近后穹隆,阴道检查后穹隆饱满且有波动感,应行后穹隆穿刺,证实为脓后,可经后穹隆切开排脓,放置橡皮管引流;或先吸净内容物,然后通过同一穿刺针注入青霉素(溶于生理盐水中)。如脓液黏稠不易抽出,可用含抗生素之生理盐水稀释,使逐渐变成血性血清样物后易被吸出。一般经2~3次治疗,脓肿即可消失。
3.支持疗法
如盆腔脓肿穿孔破入腹腔,往往同时有全身情况的变化,应立即输液、输血,矫正电解质紊乱,纠正休克,包括静滴抗生素和地塞米松等药物。在纠正一般情况的同时应尽速剖腹探查,清除脓液,尽可能切除脓肿。术毕,下腹两侧放置硅胶管引流。术后应用胃肠减压及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继续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输血,以提高身体抵抗力。
4.手术治疗
对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脓肿破裂患者,应即时手术清除病灶,以防炎症迅速扩散成败血症危及生命。对盆腔脓肿已局限的,若在后穹隆能触及饱满感、波动感,可行切开排脓并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