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绝大多数是肝脏的良性疾病,其中先天性囊肿最常见。本病可为单发性或多发性。多发性肝囊肿常伴有肾、胰腺、卵巢、肺等脏器的多囊性病变,非寄生虫性肝囊肿按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囊肿(孤立性或单发性,弥漫性或多发性);创伤性囊肿;炎症性囊肿;潴留性囊肿;肿瘤性囊肿(皮样囊肿、囊腺瘤,恶性肿瘤退行性变形成的囊肿)。
病因
肝囊肿大多为先天性,系肝内胆管或淋巴管发育障碍所致。研究发现囊肿液成分与胆汁相似,因此认为该类囊肿起源于肝内迷走畸变的胆管或者先天性肝内胆管类上皮增生闭塞,导致管腔内容物停滞潴留而成。
临床表现
肝囊肿生长缓慢,可长期或终生无症状,其临床表现随囊肿的位置、大小、数目以及有无压迫邻近器官和有无并发症相关,一般小囊肿多无明显症状,较难作出诊断,常在体检,腹部手术时发现。囊肿较大时,可出现右上腹不适,隐痛,餐后饱胀感等,肝脏肿大和右上腹肿块,触之呈囊性感,无明显压痛,多发性肝囊肿的肝表面可触及散在的囊性结节,如囊内出血,合并感染或带蒂囊肿扭转时,可有急腹症表现。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总胆红素轻度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谷氨酞转肤酶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低蛋白血症,尿素氮、肌酐均正常。
2.B超
提示肝囊肿内密集细光点、光带漂浮或沉积。
3.CT
提示囊肿壁增厚,囊肿内可见气体。
诊断
肝囊肿无特异性诊断,确定诊断有赖于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其中超声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超声诊断具有敏感性高、无创伤、简便易行的优点,超过1cm的病变即可发现,其诊断准确率达到98%,而且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囊肿的性质、部位和周围器官的比邻关系,因此为首选的诊断方法。CT检查敏感性也很高,但是由于价格相对较高,不做为首选,主要用于排除一些肿瘤性病变。
治疗
肝囊肿的治疗视其性质、大小及有无并发症和患者的意愿而定,对于小于3cm的囊肿,如果没有明显的压迫症状,一般不考虑治疗。对于3~5cm的囊肿根据患者的意愿可以考虑治疗,超过5cm的囊肿一般会产生明显的肝脏实质的压迫性改变,建议进行治疗。囊肿直径<5cm者,一般不行手术治疗,定期行B型超声复查,观察其变化。
1.囊肿穿刺抽液术
在B型超声监控引导下经皮囊肿穿刺,抽尽囊液。此法操作简单,可重复穿刺或穿刺后置管。穿刺前须除外肝包虫囊肿后方可实施。应严格无菌技术,避免囊内出血及脓肿形成。缺点是囊肿抽液后短时间会复发,需要反复抽液,因此此方法仅适应于年龄较大(70岁以上),一般情况较差,仅为了减轻压迫的情况。
2.囊肿穿刺抽液并硬化剂治疗技术
此方法是在穿刺抽液后在囊液中注入无水乙醇或者其他硬化剂,此方法抽出囊液的同时还通过药物毁损囊壁上皮,使囊壁分泌囊液逐步减少,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3.外科手术
包括囊肿摘除术、囊肿开窗术、囊肿引流术等,因为创伤较大,除非有特殊情况,一般能够通过穿刺解决的都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容易剥离的单发性囊肿可采用囊肿摘除术手术,治疗较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