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 > 正文

口底癌
疾病

概述

口底是位于下颌骨间的一个“u”形区域;后至舌腭弓,内侧与舌腹侧相接,外侧及前缘至下颌骨内侧。口底癌是指发生于口底黏膜的鳞状细胞癌,喜嚼槟榔、烟叶者易患口底癌。

病因

1.长期嗜好烟、酒和咀嚼槟榔
口底癌患者大多有长期吸烟、饮酒史,而不吸烟又不饮酒者口底癌少见。世界上某些地区,如斯里兰卡、印度、缅甸、马来西亚等地的居民,有嚼槟榔或“那斯”的习惯。咀嚼槟榔等混合物能引起口腔黏膜上皮基底细胞分裂活动增加,使口底癌发病率上升。美国Keller资料显示,吸烟不饮酒或酗酒不吸烟者口底癌发病率分别是既不吸烟也不饮酒的2.43倍和2.33倍,而有烟、酒嗜好者的发病率是不吸烟也不饮酒者的15.5倍。酒本身并未证明有致癌性,但有促癌作用。酒精可能作为致癌物的溶剂,促进致癌物进入口腔黏膜。
2.口腔卫生差
口腔卫生差,为细菌或霉菌在口腔内滋生、繁殖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亚硝胺及其前体的形成。加之口腔炎,一些细胞处于增生状态,对致癌物更敏感,如此种种原因可能促进口底癌发生。
3.异物长期刺激
牙齿根或锐利的牙尖、不合适的假牙长期刺激口腔黏膜,产生慢性溃疡乃至癌变。
4.营养不良
有人认为与缺乏维生素A有关,因为维生素A有维持上皮正常结构和机能的作用,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口腔黏膜上皮增厚、角化过度而与口底癌的发生有关。人口统计学研究显示摄入维生素A低的国家口底癌发病率高。维生素C缺乏尚无资料证明与口底癌有关。也有认为与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有关,如食物含铁量低。总蛋白和动物蛋白摄取量不足可能与口底癌有关。锌是动物组织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锌缺乏可能导致黏膜上皮损伤,为口底癌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临床表现

1.症状
多发生于舌系带的两侧,早期表现为小硬节或红斑,以后发展为溃疡。病变易侵犯至对侧口底、牙龈、下颌骨舌侧骨板、舌腹肌等,造成下颌骨破坏、下颌牙松动、舌运动受限等。此时,患者多有明显疼痛、流涎进食困难等症状。口底癌侵袭颌下腺导管时常出现颌下腺肿大疼痛。发生在后口底的口底癌易早期侵犯下颌骨和舌腹。
2.淋巴结转移
区域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约为35%~70%,多为双侧性。最易受累的淋巴结为颏下和下颌下淋巴结,可转移至颈深上淋巴结。

检查

1.血常规
一般无异常,晚期患者常有红细胞减少、血沉加快等改变。

2.口底癌的影像学检查

(1)常规X线检查  了解有无颌骨骨质破坏,边缘呈虫蚀状,胸片检查了解肺部有无转移灶。

(2)CT  显示肿物浸润范围,判断骨质受侵情况。增强扫描协助判断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内部结构、数目及是否侵犯颈动、静脉。

(3)MRI  显示软组织病变的全貌并能立体定位,在对血管的侵犯以及肿瘤的分期方面优于CT。

3.病理活检
舌癌定性的诊断标准。于阻滞麻醉下在正常组织与肿物交界处切取0.5~1cm组织送检,缝合不用过紧,尽早拆除。病理确诊后尽快手术。

诊断

1.高发年龄、性别,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史,黏膜病及不良修复体等不良刺激因素;
2.口底处早期常表现为溃疡,长时间不愈,消炎治疗无效;
3.肿物生长迅速,浸润生长导致牙列松动等继发症状;
4.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消炎治疗无效;
5.影像学检查支持;
6.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治疗

早期口底癌可行放射治疗,若病变范围小于25px,浸润厚度小于2.0毫米者,可行局部扩大切除。如肿瘤侵袭下颌骨,或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时,应行口底病变、下颌骨、颈淋巴联合根治术。切除后的组织缺损应同期修复。
早期的前口底癌可行双侧肩胛舌骨上淋巴结清除术;原发于后口底者,应行颈淋巴结清除术。如已有淋巴结转移则应行根治性颈淋巴结清除术。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