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多为外伤后感染或剔除角膜异物后感染所致。
1.常见致病菌
葡萄球菌、细球菌、链球菌、假单胞菌等
2.条件致病菌
由于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过度使用,一些条件致病菌如草绿色链球菌、克雷白杆菌、类白喉杆菌等引起的感染日渐增多。
3.一些眼病及全身疾病
如干眼症、慢性泪囊炎、糖尿病等也可造成角膜对细菌易感性增加。
临床表现
1.起病
起病急,常在角膜外伤后24~48小时发病。
2.症状
眼红、疼痛、畏光、流泪、视力降低、眼睑痉挛及分泌物增多等。
3.体征
眼睑肿胀、球结膜水肿、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病变早期角膜上出现一个界线清楚的上皮溃疡,溃疡下有边界模糊、致密的灰黄色浸润灶,周围组织水肿。浸润灶迅速扩大,形成溃疡。角膜溃疡向深层发展,即将发生穿孔时,在溃疡基底可出现一薄层透明组织,向前膨出,称为后弹力膜膨出。当角膜穿孔时患者即感觉到剧烈的疼痛和“热泪”(房水)流出,穿孔后前房。较重的角膜炎症或角膜溃疡,其毒素进入前房可刺激虹膜睫状体发炎。虹膜睫状体充血、水肿,血管的渗透性改变,细胞渗入房水内,轻者房水混浊,或有角膜后沉着物;重者有大量脓性渗出物,沉积于前房底部,称前房积脓性角膜溃疡,如不及时治疗可产生虹膜后粘连。
检查
病灶刮片检查可对本病进行快速诊断。用消毒棉签采取睑缘和结膜囊标本或用Kimura或Lindner小铲从溃疡底部和边缘取材(分泌物或坏死组织)做涂片,可迅速确定是细菌感染源。
诊断
该病的最终诊断必须通过细菌培养才能确定。
治疗
急性期用高浓度的抗生素滴眼液频繁点眼(每15~30分钟一次),在严重病例,开始30分钟内,每5分钟1次点药,可以使基质内达到抗生素治疗浓度。病情控制后逐渐减少点药次数。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细菌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时调整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夜间可以涂抗生素眼膏。
药物治疗无效,病情发展急剧,可能导致溃疡穿孔者,可考虑治疗性角膜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