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C)是一种作用于磷脂的IgG或IgM抗磷脂抗体,在体内和体外凝血试验中,磷脂对凝血酶原酶复(合)体活化起模板作用的。狼疮抗凝物是抗磷脂成分的抗体,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液中存在。LAC可以干扰依赖磷脂的凝血或抗凝血反应,如干扰FⅫ、FⅨ、FX、FⅡ的活化,使体外测定PT、APTT延长。但是,LAC与磷脂蛋白的复合物可干扰血栓调节蛋白(TM)与凝血酶结合对PC的活化,并与APC/PS复合物竞争磷脂表面,使APC灭活FVa和FⅧa发生障碍而导致血液高凝状态;LAC还能增强血小板聚集和抑制纤溶活性;故LAC阳性的患者易出现血栓并发症。
测定方法
用蛇毒试剂激活FX,加入Ca2+和低浓度磷脂,观察血浆发生凝固的时间,称为Russell蛇毒时间(RVVT)。若RVVT明显延长时,提示有凝血因子缺陷或存在LAC。加入正常血浆后RVVT缩短,为凝血因子缺陷;若RVVT仍延长,表明存在LAC。加入高浓度的磷脂中和LAC后,可使延长的RVVT缩短或恢复正常,确证血浆中存在LAC。
临床意义
狼疮抗凝物是一种能延长凝血时间的抗体,可以是IgG型或IgM型或两者共存。见于SLE、自发性流产、多发性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症、恶性肿瘤和药物所致的免疫反应等。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淋巴增生性恶性损害的患者,以及正在接受长期精神性药物治疗的患者以及AIDS有关的机遇性感染和恶性损害时,也可有狼疮抗凝物发生。如果检测结果阳性,需在几周后复查以观察抗体是否只是短期存在。狼疮抗凝物的存在可能导致梅毒VDRL/RPR检测假阳性。
LAC在试管内可使凝血时间延长,但在临床不见出血征象,而是伴有高血栓形成倾向,与同时存在抗磷脂抗体(APL)有关。此类患者如有APL阳性即为抗磷脂综合征。
正常值参考范围
33.3~39.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