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 > 正文

大便脂肪测定
检查

概述

正常人每天从大便中排出的脂肪占干燥大便量的10%~15%。其中含有结合脂肪酸(5%~15%)、游离脂肪酸(5%~13%)、中性脂肪(1%~5%)。正常乳儿的大便较成人大便中脂肪含量高50%,幼儿大便中的脂肪含量也高30%,且以中性脂肪为主。大便脂肪测定包括显微镜下检查粪便脂肪和粪脂定量测定。显微镜下检查粪便脂肪的方法为:将少量粪便放玻片上与苏丹Ⅲ饱和溶液1~2滴混匀镜检,可见中性脂肪呈朱红色圆形油滴状;游离脂肪酸呈深黄红色束状针形、或短细的弯针形结晶;而结合脂肪酸不着色,呈堆状针形或排列成扇状。或取生理盐水和猩红染料的饱和酒精溶液各一滴,加粪便少许在玻片上混匀,覆以盖玻片镜检。可见圆泡形中性脂肪和晶状的脂肪酸。粪脂定量测定一般采用Vandekamer测定法,试验方法:连续进食标准式餐(含脂肪60~100g/天)3天,同时测定其粪脂量3天。

临床意义

临床用于胰腺和肠道功能判定。粪便脂肪主要来源是食物,部分来源于胃肠道分泌、细胞脱落各细菌的代谢产生。由于脂肪的消化或吸收能力减退,粪便中的总脂量可以大大增加。若24小时粪便中总脂量超过6g即为脂肪泻。引起脂肪泻的疾病有:
1.胰腺疾病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纤维囊性病等;
2.肝胆疾病如梗阻性黄疸时胆汁分泌不足;
3.小肠病变如乳糜泻、Whipple`s病、蛋白丧失性肠病等。

正常值参考范围

≤6.0克/24小时粪便。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