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肿瘤免疫(tumor immunology)是研究肿瘤抗原、机体免疫功能与肿瘤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相互关系;机体对肿瘤免疫应答和肿瘤细胞逃逸免疫效应的机制;及肿瘤的免疫诊断和免疫防治的科学。
肿瘤是机体正常细胞恶变的产物,其特点是不断增殖并在体内转移。因此肿瘤细胞在免疫学上的突出特点是出现某些在同类正常细胞中看不到的新的抗原标志。现已陆续发现的肿瘤抗原包括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前者为肿瘤细胞所独有;后者大多指胚胎性抗原,为胚胎组织与肿瘤组织所共有。
肿瘤抗原分类
1.肿瘤特异抗原:指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新抗原。
2.肿瘤相关抗原:指一些肿瘤细胞表面糖蛋白或糖脂成分,它们在正常细胞上有微量表达,但在肿瘤细胞表达明显增高。
肿瘤的免疫应答
机体的免疫系统通过多种途径消除肿瘤细胞或抑制其增长。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1.细胞免疫
是主要的肿瘤免疫应答方式。作为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对抗原性较强、实体肿瘤细胞产生免疫应答。
2.体液免疫
起协同作用。作为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循环抗体等主要针对抗原性较弱、游离状态的肿瘤细胞产生免疫应答。
肿瘤的免疫逃逸
尽管机体内具有一系列的免疫监视机制,但仍难以阻止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少量肿瘤细胞不易引起机体应答,待肿瘤生长至一定程度,超越了机体免疫应答的能力,肿瘤细胞即得以逃逸。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涉及多个免疫应答环节。
1.免疫选择
抗原性较强的肿瘤细胞可引起有效的免疫应答而被消灭,抗原性相对较弱的肿瘤细胞可逃脱免疫系统监视而增殖。
2.抗原调变
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性减少或丢失,以逃避宿主免疫系统识别、攻击的作用。
3.肿瘤引起免疫抑制
肿瘤细胞刚出现时,抗原量少而弱,持续刺激宿主则能诱发免疫耐受性,使宿主失去对肿瘤的免疫应答能力。
4.封闭因子
引起免疫促进作用的封闭因子包括封闭抗体、过多的游离抗原和抗原-抗体复合物。机体对肿瘤可产生细胞毒性抗体和封闭抗体。细胞毒性抗体可与补体或NK细胞协同杀死和溶解肿瘤细胞。但是,肿瘤细胞脱落抗原与这些抗体结合,就可阻止这些抗体的细胞毒作用。封闭抗体与肿瘤细胞结合,不但于肿瘤无害,反而阻止了致敏淋巴细胞和细胞毒性抗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肿瘤免疫诊断
通过生化和免疫学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以辅助肿瘤的诊断。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包括肿瘤抗原、激素、癌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等。
1.胚胎类抗原
胚胎类抗原由胚胎组织合成,存在于胎儿血清和羊水中,出生以后会降低,但在某些肿瘤发生时会大幅度升高的抗原,称为胚胎抗原。胚胎类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
(1)甲胎蛋白(AFP) 在胚胎期由肝细胞和卵黄囊合成,存在于胎儿血清中,4~5月的胎儿血清含量最高,以后随胎龄增长而逐渐下降,出生后迅速下降几乎消失。正常成人血清中含量极低,AFP正常参考值<25ng/ml。
AFP含量升高常见于:①原发性肝癌,当原发性肝癌发生时,约70%的患者血清中AFP含量增高,但有部分患者AFP含量正常;②肝硬化及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AFP含量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③妊娠,妇女妊娠3个月后,血清AFP含量升高,7~8个月时达到高峰,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④生殖系统肿瘤和胚胎肿瘤、畸胎瘤、睾丸癌患者AFP水平常升高。
(2)癌胚抗原(CEA) 存在于2~6个月胎儿的胃肠管、胰腺和肝脏,出生后组织内含量很低,正常参考值<5.0ng/ml。
CEA升高常见于:胃肠道(结肠、直肠、胰腺)恶性肿瘤、乳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患者。
2.血清铁蛋白(SF)
诊断肝、肺、胰腺等癌症,急性白血病等。
3.单克隆抗体识别的糖类抗原系列(CA)
糖链抗原类是用各种肿瘤细胞株制备单克隆抗体,来识别的肿瘤相关抗原,大多数属糖蛋白,多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如CA50、CAl25、CAl5-3、CAl9-9、CA72-4、CA130、CA242等。
(1)CA50 是一种以唾液酸脂和唾液酸糖蛋白为主的糖脂抗原,对正常细胞的信息传递、生长和分化具有重要作用。主要用于胰腺癌、结肠直肠癌、胃癌、肝癌等的辅助诊断和进展监测。
(2)CAl25 是一种糖蛋白,存在于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患者的血清中,主要用于辅助诊断卵巢癌,但在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肺癌、良性和恶性胸腹水中也可见到阳性反应。
(3)CAl5-3 是一种乳腺癌相关抗原,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术后随访监察有一定的价值,但在乳腺癌的早期敏感性较低。
(4)CAl9-9 存在于胎儿的胰腺、胆囊、肝、肠等组织,正常人体组织中含量极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CAl9-9含量明显升高,检测血清CAl9-9可作为胃癌、胰腺癌、胆囊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
(5)CA72-4 为高分子糖蛋白类癌胚抗原,是胃肠道肿瘤和卵巢癌的标志物,对诊断胃癌的特异性优于糖链抗原19-9和癌胚抗原。可用于诊断胃癌、卵巢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等。
(6)CA130 可用于诊断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
(7)CA242 可用于诊断消化道肿瘤等。
4.激素类
不产生激素的组织发生恶变时,会产生释放一些肽类激素。
(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是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完整的HCG全部是由胎盘绒毛膜的合体滋养层产生。HCG检测是监测早孕的重要指标。在异常情况下,滋养层肿瘤和生殖细胞肿瘤,如葡萄胎和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及睾丸畸胎癌等,HCG可显著增高。
(2)降钙素(CT) 主要是由甲状腺滤泡C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降钙素的主要功能是降低血钙含量。其含量升高常见于甲状腺髓样癌、小细胞肺癌、胰腺癌、子宫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细胞良性腺瘤和急性或慢性肾衰竭等。减低常见于重度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发育不全等。
5.酶类
包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酸性磷酸酶、神经特异性元烯醇化酶和α-L-岩藻糖苷酶等。酶是较早并用于临床诊断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1)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正常值小于4微克/升,在前列腺癌中阳性率高达30%~86%,其升高水平与肿瘤密切相关。
(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正常值<15μg/L。目前认为它是小细胞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的肿瘤标志物。血清中NSE水平升高常见于: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神经内分泌细胞肿瘤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等。
(3)α-L-岩藻糖苷酶(AFU) 234~414μmol/L。主要用于遗传性AFU缺乏症的诊断,并借以与其他遗传性黏多糖贮积病的鉴别。原发性肝癌、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管癌、结肠癌、子宫癌、乳腺癌、肺癌患者血清AFU显著升高。妇女妊娠期间血清AFU也会升高,但分娩后可迅速下降。
肿瘤免疫的治疗
1.主动免疫疗法
激发和增强宿主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治疗方法。主动免疫疗法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前者利用肿瘤特异性抗原,后者利用能非特异性刺激免疫系统的物质。主动免疫疗法适用于具有免疫应答能力的宿主和/或具有免疫原性的肿瘤。
2.被动免疫疗法
通过给宿主输注能直接杀伤肿瘤的效应细胞和(或)抗体的偶联物以治疗肿瘤的疗法。当治疗因子为细胞时,称为过继性免疫疗法。被动免疫疗法不依赖宿主的免疫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