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自身免疫相关性的慢性黏膜炎症,可累及皮肤、黏膜、甲及毛发,一般不具有传染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多见于中年女性。病损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可有对称性,颊黏膜最常见。病损由白色丘疹排列网状、树枝状、环状成条纹或斑块等,可伴有基底黏膜充血、糜烂。
病因
本病发病原因不明,近年对其发病机制有了较多研究,提出多种学说,其发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精神因素
如疲劳、焦虑、紧张。
2.免疫因素
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免疫力低下等可引发此病。
3.内分泌因素
本病女性患者较多,病情波动与妊娠、更年期以及一些影响内分泌功能的药物有关。患者雌二醇、睾酮含量多低于正常人。
4.感染因素
可能与病毒和细菌感染有关,但都没有确凿的证据。
5.微量元素缺乏
扁平苔藓发作可能与某些微量元素缺乏有关。
6.某些药物
例如甲基多巴、阿的平、氯喹、开博通、奎尼丁等,还有使用某些中药后,或者在口腔内有金属充填体或者修复体时,口腔内可能会出现类似扁平苔藓的改变,或者可以使原有的扁平苔藓的病损加重,在停止使用可疑药物或更换充填体和修复体后病损明显减轻或者消失。
7.遗传因素
有人发现本病有家族史倾向,不少学者进行了家系发病研究,但系谱分析不符合单基因遗传规律。现多从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方面进行研究。在家族性扁平苔藓患者所携带的HLA型基因,明显高于非家族性扁平苔藓的对照组,说明扁平苔藓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患者多无自觉症状,常偶然发现。有些患者遇辛辣、热、酸、咸味刺激时,局部敏感灼痛。有些患者感口腔内黏膜粗糙、涩感、烧灼感,口干,偶有虫爬、痒感。充血糜烂型患者可导致进食疼痛。
中年女性多见,病损大多数左右对称,粟粒大小的白色或灰白色丘疹组成的线条构成网纹状病损,与正常黏膜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白色线条间及四周可为正常黏膜或有充血、糜烂甚或溃疡。必要时可进行组织活检确诊。可同时伴有全身皮肤损害,多发生于四肢和躯干,为扁平多角紫红色丘疹,有瘙痒;亦可出现指(趾)甲病损。
根据病损特点,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网纹型
由小丘疹连成的线状白色、灰白色花纹,花纹可组成网状、树枝状、环状或半环状等多种形状,也可表现为白色斑块状。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颊部最多见。
2.糜烂型
常在充血基础上发生糜烂,所以又称充血糜烂型。糜烂周围有白色花纹或丘疹,疼痛明显。长发生于颊、唇、前庭沟、磨牙后区、舌腹等部位。
3.萎缩型
多见于舌背,为略显淡蓝色的白色斑块,微凹下,舌乳头萎缩致病损表面光滑,发生在牙龈时,则有充血或表浅糜烂,临近可见有白色花纹。
检查
1.体征
病损特征为由小丘疹连成的线状白色、灰白色花纹,花纹可组成网状、树枝状、环状或半环状等多种形状。
2.组织活检
镜下表现为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伴粒层肥厚基底细胞坏死液化变性,以及基底细胞下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诊断
主要是根据局部病变特点以及病损部位活体组织检查可见扁平苔藓组织病理学改变,明确诊断。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治疗该疾病的一线药物仍为糖皮质激素,二线药物有免疫抑制剂、维A酸类、物理疗法等。面对不同的病人和不同的病情,医生的选择应该以最佳证据为支撑。
1.心理治疗
应仔细询问病史、加强与患者沟通,解除患者思想忧虑、情绪波动,调整和恢复其正常精神状态。
2.局部治疗
(1)消除局部刺激因素,如烟酒、牙石、残根残冠、尖锐牙尖、龋洞或牙体缺损不良修复因素及牙科充填材料等。
(2)局部抗感染治疗:用0.1%雷佛奴尔液、0.05%氯已定液含漱。
(3)局部免疫治疗:可外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用软膏,药膜,喷雾剂等形式)消除局部炎症。
(4)维A酸:0.05%维A酸洗剂或软膏适量涂于局部。
2.全身治疗
损害较严重者采用局部和全身联合用药,全身用药以免疫调节治疗为主。
(1)免疫增强剂:常用药物有转移因子和胸肽腺。
(2)免疫调节剂:左旋咪唑是临床上常用的免疫调节剂,它能使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宿主恢复免疫功能。
3.物理治疗
对于病损局限孤立长期不愈者,亦可采用氦氖激光照射或红外线照射治疗。
预后
须定期随访,本病为癌前状态,癌变率小于1%。
预防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预防和治疗系统性疾病;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及营养搭配,戒烟酒及辛辣食物;保持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缓解焦虑情绪;保持口腔卫生,消除局部因素的刺激作用;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