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 > 正文

四肢震颤
症状

概述

四肢震颤是指发生于手足部位的不自主颤动,临床多见于锥体外系疾病,如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肝豆状核变性酒精戒断综合征、甲亢危象等疾病。

病因

锥体外系疾病如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脑性瘫痪等。理化因素药物性中毒、化学性中毒、酒精戒断综合症等。其他肝豆状核变性、低血糖症肺性脑病、营养性贫血等。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对于营养性贫血所致四肢震颤的诊断很有必要。 
(2)血糖是否正常可协助诊断低血糖症所致四肢震颤。 
(3)血清铜蓝蛋白以及血清铜氧化酶活性测定对于诊断肝豆状核变性所致四肢震颤很重要,可作为重要诊断依据。 
(4)功全项检查可诊断甲亢危象。
2.影像学检查
脑CT及MRI可了解脑部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如肝豆状核变性患者CT显示双侧豆状核对称性低密度区,MRI多数有阳性表现,主要为豆状核、尾状核、脑干、丘脑、小脑及额叶皮质T1加权像低信号和T2加权像高信号;脑性瘫痪CT可见大脑皮质萎缩,脑回变窄,脑沟增宽等。




鉴别诊断

四肢震颤多见于锥体外系疾病。 
1.帕金森病 
多见于中老年人,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多以震颤为初发症状,常自一侧上肢开始,逐渐波及其他肢体,亦可出现肌强直、运动迟缓及步态姿势障碍,临床以左旋多巴治疗有效。 
2.特发性震颤 
多起病早,约1/3有家族史,常以双侧上肢起病,也可单侧上肢起病,逐渐影响头、腿、躯干、发声及面部肌肉,震颤形式主要为姿势性和(或)运动性震颤,无肌强直和动作减少,饮酒或服用普萘洛尔可使症状显著减轻。 
3.肝豆状核变性 
多于青少年时期发病,震颤多从单侧肢体开始,先为细小震颤,逐渐变为粗大震颤,随意运动时加重,静止时减轻,可伴有肝损害及角膜K-F环。 
4.脑性瘫痪 
多见于小儿,主要表现为自主运动功能障碍,同时可伴有智力低下、视觉障碍、听力障碍癫痫、语言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等。 
5.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多发于中老年,临床症状可有肌强直、震颤等锥体外系症状。但本病有突出的眼球凝视障碍、肌强直以躯干为重、肢体肌肉受累轻而较好的保持了肢体的灵活性、颈部伸肌张力增高致颈项过伸与帕金森氏病颈项屈曲显然不同,均可与帕金森氏病鉴别。

治疗原则

针对引起四肢震颤的病因进行治疗。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