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吸收不良检查是针对吸收不良综合征做出的相关检查。吸收不良综合征是由于疾病、药物、营养产物等引起肠内消化、黏膜吸收或营养物质转运障碍而引起,其诊断不仅需要详细的病史询问,也需要吸收不良的相关检查。通过吸收不良检查可以确诊吸收不良综合征,明确吸收不良的部位或病因。
检查项目
(一)体格检查
吸收不良综合征的患者体格检查可有贫血、水肿、营养不良等体征,通过测定患者生长发育各项指标可帮助明确诊断。
(二)各营养物质吸收不良的检测
1.糖吸收不良的检测
(1)检测粪便还原糖及pH:糖吸收不良时,未吸收的糖进入结肠,通过结肠内细菌酵解,产生酸性代谢产物,故粪便pH<5.6。
(2)呼气试验:氢呼气试验及14CO2或13CO2呼气试验。口服14C或13C标记的试验糖,吸收后糖氧化放出CO2,若糖吸收不良,则呼气中CO2浓度降低。14C有放射性不宜用于婴幼儿。
(3)肠双糖酶测定:通过小肠活检取小肠黏膜测定双糖酶活性,是惟一直接测定双糖酶的方法。原发者仅有双糖酶缺乏,继发者常伴肠黏膜损害。
(1)乳糖耐量试验: 12小时空腹后于清晨采血,后将乳糖50g溶于500ml温水中口服,每30分钟采血1次测血糖,共2小时。口服乳糖后血糖曲线低平者提示乳糖酶缺乏,并可同时有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2.脂肪吸收不良的检测
(1)粪脂肪定性检测:通过粪苏丹Ⅲ染色镜检测定,若于低倍镜下观察到橘红色小圆球即为阳性,提示可能存在脂肪泻,并可根据脂肪滴的数量来估算脂肪泻的严重程度。
(2)粪脂肪定量检测:此法为脂肪吸收试验的“金标准”。受试者每日进食含80~100g脂肪的高脂饮食并持续5天,收集后3天的粪便,用卡红作指示剂,KOH或NaOH将粪便皂化,加HCl后加入石油醚提取脂肪酸,用NaOH滴定,确定粪脂肪的排泄量。若24h粪脂肪平均量<6g或吸收率>90%为正常,若粪脂肪量>6g或吸收率<90%提示脂肪吸收不良。
3.蛋白质吸收不良的检测
(1)蛋白平衡试验:受试者连续3天进食含有一定量蛋白质的试验餐,分别留取其后72小时的全部粪便,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其含氮量以推算粪便中蛋白质的排出量和蛋白质吸收率。若排出量>2.5g/d则为异常。提示蛋白质吸收不良。
(2)51Cr-白蛋白测定:静脉注射51Cr标记的白蛋白925kBq(25μCi),收集受试者96小时不含尿液的粪便,测定51Cr排泄率,若≥0.9%则为异常。
(三)检查肠功能
1.D-木糖试验
为测定小肠黏膜吸收能力的试验,用于小肠吸收不良与胰腺功能不全所致吸收不良的鉴别。受试者禁食一夜,晨起空腹排尽尿液,口服D-木糖(25g/水500mL)后,收集5小时尿液测定D-木糖排出量。排出量<4.5g为试验阳性,提示小肠吸收不良。测定1小时和3小时血糖水平可提升敏感性。
2.维生素B12吸收试验
用于评估小肠吸收不良。受试者检查前收集少量尿液作为本底,检查前禁食,服用放射性核素57Co或58Co标记的维生素B12后仍需至少禁食2小时,同时或稍后肌注非标记性维生素B12,收集随后24小时尿液。若异常则需增加口服内因子或抗生素或胰酶并重复。未口服内因子时,尿中标记性维生素B12应超过口服总量的5%。若排出率<5%,则可先增加口服内因子重复该试验,恶性贫血者排出率可恢复正常。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者,不论是否加服内因子,试验皆异常,加用胰酶后可纠正。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患者在经过抗生素治疗后排出率可恢复正常。
3.肠道X线检查
可发现肠道形态改变或功能改变,如肠腔扩大、狭窄、瘘管或盲肠肠袢、肠壁或肠黏膜增厚,呈羽毛状、雪片状改变,肠管僵直,肠旋转不良,肠排空时间延长或缩短。气钡双重造影或低张造影可显示较细微的黏膜病变。
4.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十二指肠引流液常规、培养、生化及某些酶类测定对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有确诊意义。
5.肠黏膜活检
小肠镜下取肠黏膜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检查,对麦胶性肠病、肠淋巴管扩张症可确诊,对慢性肠炎或炎症性肠病可了解病变程度或疗效。亦可采用胃镜下取十二指肠黏膜代替空肠黏膜。
6.小肠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小肠病变,确定病因。
7.肠渗透性试验
是一种安全、敏感的非侵入性判断肠黏膜形态和功能的试验。受试者口服受试药物或分子探针,测定其在尿液中的回收量及相应比值了解肠黏膜渗透性。小分子探针吸收降低反映肠黏膜表面积减少,大分子探针吸收增加提示肠黏膜损伤。可作为麦胶性肠病的筛选试验,敏感性高,可判断炎症性肠病的病变程度和活动性。
(四)胰腺功能测定
1.Lundh试验
口服试剂300ml(含6%脂肪,5%蛋白质,15%葡萄糖),用苯甲酰精氨酸作为基质,测定十二指肠液内胰蛋白酶活性,胰源性者明显降低。
2.促胰液试验
插管至十二指肠远端,静脉注射促胰液素,测定十二指肠液中HCO-和胰酶含量,若二者均降低,表示胰腺功能不良。
3.N-苯甲酰-L酪胺酰-对氨基苯甲酸试验(BT-PABA试验)
此试验为间接检测胰腺外分泌功能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又称胰功能肽试验、胰糜检测试验。受试者禁食一夜,晨起排尽尿液,取BT-PABA500mg,用温开水300mL顿服,后每小时饮水100mL至试验结束,收集服药后6小时内全部尿液,测定排出PABA含量,结果以排出PABA占口服PABA百分比表示。正常值为59%~87%。减低提示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
4.粪便糜蛋白酶测定
胰腺分泌的糜蛋白酶经过肠道时较少被破坏,故粪便中糜蛋白酶的含量可较好反映胰腺外分泌功能。小儿正常值为6.6±3.9mg/(kg·72h),此值明显降低提示胰源性疾病、胰腺囊性纤维化。
5.汗氯测定
适用于疑诊胰腺囊性纤维性化者,汗氯>60mmol/L有诊断价值。
注意事项
1.放射性试剂对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婴幼儿禁用。
2.对酶类的检测应注意检测前几日即禁用相关的功能抑制剂。
3.部分试验具有侵入性或造成患者不适,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4.应结合病史、患者症状有侧重的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