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 > 正文

血浆抗凝血酶
检查

概述

凝血酶(AT)是血液主要抗凝物质之一,测定其抗原量和活性可诊断抗凝血酶缺乏症并进行分类,血浆抗凝血酶检查常用于遗传性或获得性易栓症、高疑状态疾病诊断;抗凝血酶测定是血栓形成性疾病重要的筛查试验之一。

检查方法

1.抗凝血酶活性检测(产色底物法)
受检血浆加过量凝血酶,血浆中抗凝血酶与凝血酶形成1:1复合物,剩余的凝血酶与发色
底物S-2238显色基团对硝基苯胺结合显色,显色深浅与剩余的凝血酶呈正相关,而与AT-Ⅲ呈负相关。用比色法测定其加入发色底物试剂后吸光度的改变与校准血浆比较而测得其活性。
2.抗凝血酶抗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
将抗抗凝血酶抗体包被在固相板上,标本中的抗凝血酶与固相的抗抗凝血酶抗体相结合,再加入酶标的抗抗凝血酶抗体则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的复合物.加入显色基质后,根据发色的深浅多少来判断标本中的AT含量。

参考范围

1.抗凝血酶活性检测
(108.5±5.3)%。
2.抗凝血酶
290±30.2g/L。

临床意义

1.增高
抗凝血酶增高常见于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出血性疾病以及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肝大,口服抗凝药及应用黄体酮类药物。
2.减低
抗凝血酶减低常见于肝脏疾病、血栓性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应用肝素治疗等及先天性AT缺陷。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