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 > 正文

心血管病学
护理

概述

心血管病学是研究心血管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临床学科。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包括脑血管病)。已成为中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由于导致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等)在不断上升及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病患病率仍呈上升态势。心血管病防治研究是医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简史

1.心血管病学的形成
古希腊于公元前600多年已具有心脏和血管的某些知识。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描述心脏是肌肉性组织,他认为心脏是呼吸器官,推动空气在全身流动。古罗马医师盖仑区分了动脉和静脉,并研究了血液在人体的流动途径,但错误的认为血液循环系统的中心在肝脏。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将心脏、动脉和静脉看成一个运输血液的机械系统,并提出了血液循环理论,但由于技术限制他无法证明动脉血如何进入静脉血。显微镜发明后,意大利生理学家马尔切罗·马尔皮吉发现血液从动脉经由毛细血管进入静脉。这些研究奠定了心血管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
1749年,法国医师让·巴蒂斯特·德赛纳克发表了当代关于心脏知识的总结报告标志着心血管病成为了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761年利奥波德·冯·奥恩布鲁格尔发现通过胸壁叩诊可以估测心脏状况。1816年法国医师勒内·雷耐克发明了听诊器,心脏听诊成为心脏病诊断的重要手段。1847年克里斯托弗·劳伦斯第一次提出“心血管病学”这一词汇。
此后,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理学和解剖学发展迅速;病理学成为独立学科,为临床和病理相关性研究奠定了基础。经过两个世纪的努力,人们对心脏的生理、病理、多种心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有了较系统的研究,成为了心血管病学的理论基础。20世纪20年代,制药工业的诞生和实验室研究的兴起,在综合了诸多基础学科的基础上,心血管病学才被公认为一个学科。
2.心血管病学的发展
1901年荷兰生理学家威廉·埃因妥芬首先用弦线式电流计描记出人体心电图,两年后他研制出第一台弦线式心电图机并实现量产,开创了心电图学的新纪元,为心脏研究、心律失常的诊断等提供了最基本的技术。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发现了X线,很快被用于影像学诊断的尝试,1896年为1名主动脉瘤患者成功拍摄了胸部X线影像。1925年德国医师沃纳·福斯曼在自己身上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右心导管术,但当时并未引起重视。1940年美国医师和生理学家安烈·考尔南德和迪金森·查理兹研制了右心导管开创了右心导管术,10年后左心导管术也应用于临床,并在临床上开展了心血管造影术。1958年F·马松·索恩斯进行了第一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此后梅尔文·贾德肯斯改良了导管,使这项技术更容易操作并被推广,使心血管影像学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心血管影像学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水平。20世纪80年代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水平显著提高。在影像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介入心脏病学,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增加了新的微创手段。

研究范围

1.对患者的检查:包括病史采集、物理检查、心电图和负荷试验及各种心脏放射学及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术、放射性核素心脏显像等)。
2.对正常及异常循环功能的研究:包括血压、心功能、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电生理学研究等。
3.各类心脏、心包、主动脉和肺血管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研究。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
4.心脏病与其他器官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特殊情况下的心脏病的研究。
5.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及人群防治。
6.心血管病康复及二级预防的研究。
7.与心血管系统及其疾病相关的基础研究。

研究方法

1.心脏无创性检查
包括CT、CT血管造影,以及磁共振心血管成像技术、核素显像技术及超声心动图技术等。
2.介入心脏病学
包括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激光血管成形术、斑块旋切术、斑块旋磨术、球囊膨胀式支架、药物洗脱支架(DES)、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经二尖瓣钳夹治疗二尖瓣反流、化学消融治疗、左心耳封闭术、肾动脉去交感神经、大动脉腔内修复术等。
3.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
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为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0世纪80年代后,心血管病领域逐步开展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这些试验针对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最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研究目的明确,设计科学,强调试验随机性、盲法对照,结果可靠,为临床决策提供了可靠选择,淘汰了无效甚至有害的方法。
4.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美国弗雷明汉开创的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针对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开展有效预防,降低了人群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

同相关学科的关系

心血管病可涉及各器官和系统,许多系统疾病也有心血管表现和受累。因此,心血管病学和各临床学科都有密切联系,除与内科学各三级学科密切相关之外,与心血管外科学、麻醉学、妇产科学、影像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现代科技也为心血管病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基因组学对心血管病学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通过生物标志物可对疾病整体进行综合判断,在疾病早期检查发现病变,疾病发生初期进行诊断,治疗时进行用药指导。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