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典型的滤泡淋巴瘤存在t(14;18)染色体异位及由此造成的抗凋亡基因Bcl-2的过度表达。好发于60岁左右的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也可以发生在青少年,大多数预后较好。约30%患者可转化为更具侵袭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检查
1.病理学检查:包括活体组织形态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根据滤泡淋巴瘤特征性的免疫表型可以确诊滤泡淋巴瘤。
2.全身体格检查:注意全身各浅表淋巴结和肝、脾是否肿大,初步判断滤泡淋巴瘤的发展程度。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检查、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以及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病毒等相关检测。
4.影像学检查:颈、胸、腹、盆腔的增强CT检查,判断肿瘤浸润范围、发展程度,如有条件,可进行PET-CT检查。
5.骨髓穿刺活检:主要判断骨髓是否受淋巴瘤浸润。
检查
1.病理学检查:包括活体组织形态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根据滤泡淋巴瘤特征性的免疫表型可以确诊滤泡淋巴瘤。
2.全身体格检查:注意全身各浅表淋巴结和肝、脾是否肿大,初步判断滤泡淋巴瘤的发展程度。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检查、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以及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病毒等相关检测。
4.影像学检查:颈、胸、腹、盆腔的增强CT检查,判断肿瘤浸润范围、发展程度,如有条件,可进行PET-CT检查。
5.骨髓穿刺活检:主要判断骨髓是否受淋巴瘤浸润。
诊断
主要基于包括免疫组化和形态学检查在内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判断肿瘤细胞形态特征与免疫表型,从而确诊滤泡淋巴瘤。
并发症
约30%患者可转化为更具侵袭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进而出现发热、盗汗或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治疗
滤泡性淋巴瘤1-2级为惰性淋巴瘤,病程进展缓慢,除极少数病灶非常局限的患者经放疗或化疗有望得到治愈外,绝大部分患者不能治愈。治疗原则根据不同临床分期而定,Ⅰ-Ⅱ期患者积极治疗有望得到长期控制,可选择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化疗或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Ⅰ期或病灶及其局限的Ⅱ期、部位适宜放疗且不会导致较严重放疗远期副作用的患者,可选择单纯放疗。Ⅲ-Ⅳ期属基本不可治愈,由于病变进展缓慢,无治疗指征者(无症状、低肿瘤负荷、临床医生判断观察不会导致临床风险)可等待观察,有治疗指征者可选择治疗,如化疗或免疫治疗、临床试验等。
预后
经过治疗,部分患者可以无病生存较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