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细菌性肝脓肿是指由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形成的肝内化脓性感染病灶。临床上主要以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大和局部压痛为主要表现。全身性细菌感染,特别是腹腔内感染时,细菌可侵入肝脏,如病人抵抗力弱,就可能发生肝脓肿。本病多见于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2:1。近年来本病的性别差异已不明显,这与女性胆道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有关,而胆源性肝脓肿在化脓性肝脓肿中比例最高。
病因
肝脏由于接受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双重血液供应,并通过胆道丰富的血供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强大的吞噬作用,可以杀灭入侵的细菌并阻止其生长,因而细菌性肝脓肿发生率并不高。当人体抵抗力弱时,入侵的化脓性细菌可能会引起肝脏感染而形成脓肿。引起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的致病菌在成人为大肠埃希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在儿童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而Friedlnder肺炎杆菌等则次之。
临床表现
本病一般起病较急,由于肝脏血运丰富,一旦发生化脓性感染后,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全身脓毒性反应。临床上常继发某种前驱性疾病(如胆道蛔虫病)之后突发寒战、高热和肝区疼痛等。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寒战和高热
病人在发病初期骤感寒战,继而高热,发热多呈弛张型,体温在38℃~40℃,最高可达41℃,寒热交替,伴大量出汗,脉率增快,一天数次,可反复发作。
2.肝区疼痛
炎症引起肝脏肿大,导致肝被膜急性膨胀,肝区出现持续性钝痛;疼痛剧烈者常提示单发性脓肿;脓肿早期为持续性钝痛,后期常为锐性剧痛,随呼吸加重者常提示肝膈顶部脓肿;有时疼痛可向右肩放射,左肝脓肿也可向左肩放射。
3.消化道症状
由于伴有全身性毒性反应及持续消耗,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较为常见。少数病人在短期内可表现为精神萎靡等较严重病态,也有少数病人出现腹泻、腹胀或较顽固性的呃逆等症状。
4.体征
肝区压痛和肝大最为常见;右下胸部和肝区有叩击痛;有时出现右侧反应性胸膜炎或胸腔积液;如脓肿位于肝表面,其相应部位的肋间皮肤表现为红肿、饱满、触痛及可凹性水肿;如脓肿位于右下部,常见有右季肋部或右上腹部饱满,甚至可见局限性隆起,常能触及肿大的肝脏或波动性肿块,并有明显的触痛和腹肌紧张等;左肝脓肿时,上述体征则局限在剑突下。晚期病人可出现腹腔积液。继发于胆道梗阻的病人,可伴有黄疸。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细菌性肝脓肿绝大多数都有白细胞数增高现象,总数可达(15~20)×109/L或更高,中性白细胞多在90%以上,有核左移现象。病情较重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多有升高,甚至血清胆红素也出现增高。病程较长者,可有贫血或低蛋白血症。肝脓肿穿刺液培养,常可培养出致病菌。
2.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X线检查可发现肝脏轮廓增大,如果脓肿位于右肝叶,可观察到膈肌抬高、运动受限、肋膈角模糊或胸腔少量积液、右下肺炎症或肺不张等。肝左叶的脓肿可出现胃贲门和胃小弯受压现象。如出现膈肌运动受限、肋膈角消失、胸腔少量积液等情况时,还要考虑到有无膈下脓肿存在。
(2)超声波检查 可发现脓肿部位有典型的液性回声暗区或脓肿内液平面。该检查除能有助于临床诊断外,还可以帮助了解脓腔的部位、大小及距体表的深度,以便确定脓肿的最佳穿刺点和进针方向与深度,或者为手术引流提供入路选择。
(3)CT检查 CT检查可发现脓肿的大小及形态,显示脓肿在肝脏中的确切部位,为临床医师行脓肿穿刺及手术引流提供清晰、直观的影像资料。主要表现为肝内低密度区,CT值略高于肝囊肿,边界多数不太清晰,有时低密度区内可出现块状影。注射造影剂后其外围增强明显,边界更加清楚。增强扫描的典型表现是脓肿壁的环状增强(靶征),出现“靶征”强力提示脓肿已形成。
(4)MRI检查 肝脓肿早期因水肿存在,故在MRI检查时具有长T1和T2的特点。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低信号强度区,而在T2加权像上信号强度增高。当脓肿形成后,则脓肿在T1加权像上为低信号区;脓肿壁系炎症肉芽结缔组织,其信号强度也较低,但稍高于脓肿部;脓肿壁周围的炎症水肿肝组织形成稍低于脓肿壁环状信号强度灶。在T2加权像上,脓肿和水肿的组织信号强度增高明显,在其间存在稍低信号强度的环状脓肿壁。
(5)实验性肝穿刺超声检查 确定脓肿的大小、部位以及距局部皮肤的最近距离来选择最佳穿刺点。细菌性肝脓肿与阿米巴肝脓肿两者的脓液完全不同,由于感染细菌的种类各异,脓液可呈黄色、白色、黄白色、黄绿色等。抽到脓液后,应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及厌氧菌培养,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还应将脓液做涂片染色。
诊断
在急性胆道感染和肠道炎症患者中,如突然发生脓毒性的寒战和高热,并伴有肝脏肿大和肝区疼痛者,应想到有肝脓肿可能。如患者白细胞数明显增多,X线检查发现肝脏肿大,或有液平面可见,且右侧膈肌活动受限制者,对诊断更有帮助;而B型超声检查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其阳性诊断率可达96%以上。必要时可在B型超声定位引导下或在肝区压痛最明显处,进行肝脓肿穿刺,以确定诊断。
鉴别诊断
细菌性肝脓肿鉴别诊断较困难,因临床上同有发热、白细胞增多等炎症反应,且肝脏肿大、肝区压痛的病变并不单仅肝脓肿一种。
1.胆囊和胆道疾患
胆囊和胆道疾病常有急性发作史。如为单纯胆石症,则全身反应不显著而恶心呕吐常为突出的表现。急性胆囊炎常有明显的局部疼痛和压痛,且常能扪及肿大胆囊。
2.右膈下脓肿
膈下脓肿与细菌性肝脓肿的鉴别更困难,术前正确诊断有时非常困难。一般说来,细菌性肝脓肿的全身反应较之膈下脓肿严重;在后者,寒战和间歇型的高热不如肝脓肿显著。B超和CT检查对诊断帮助更大,磁共振冠状面图像也常可以确诊。
3.阿米巴性肝脓肿
阿米巴性肝脓肿的临床表现较多发性细菌性肝脓肿也较缓和,两者之间的鉴别多不困难。但阿米巴性肝脓肿与单发性细菌性肝脓肿的症状则颇有相似之处,两者之鉴别有时非常困难。最重要的鉴别点在阿米巴性肝脓肿常有阿米巴性肠炎和脓血便病史,如在患者粪便中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更具有诊断意义。
4.其他门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单纯的血栓性门静脉炎常因门静脉血流回流不畅及门静脉壁有病变,或者血液的成分有所改变等原因产生。
肝癌有时与肝脓肿在鉴别上也有困难。虽然肝癌患者其肝脏的肿大多是结节性,质较硬,局部疼痛和压痛不明显,全身亦无明显炎症反应,但有时与单发性肝脓肿甚难鉴别。肝癌血清甲胎蛋白测定常呈阳性,B超、CT或MRI检查等有助于鉴别。
治疗
1.药物治疗
在治疗原发病灶的同时,使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和全身支持疗法来控制炎症,促使脓肿吸收自愈。由于细菌性肝脓肿病人中毒症状严重,全身状况差,故在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同时,应积极补液,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给予维生素B、C、K,必要时可反复多次输入小剂量新鲜红细胞、血浆和免疫球蛋白,以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肝功能。主张有计划地联合应用抗生素,如先选用对需氧菌和厌氧菌均有效的药物,待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再选用敏感抗生素。多发性小脓肿经全身抗生素治疗不能控制时,可考虑在肝动脉或门静脉内置管滴注抗生素。
2.B超或CT引导下穿刺
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术适用于单个较大的脓肿,在B超或CT引导下以粗针行脓腔穿刺冲洗或者置入引流导管,,置入导管后可引流或定时冲洗,至脓腔小于1.5厘米时可拔除。
3.手术疗法
(1)脓肿切开引流术 在静脉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对有手术指征的病人应积极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以下几种:经腹腔切开引流术;腹膜外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侧脓肿切开引流术。
(2)肝叶切除术 适用于:①病程长的慢性厚壁脓肿,用切开脓肿引流的方式,难以使脓腔塌陷,长期残留无效腔,创口经久不愈者;②肝脓肿切开引流后,留有窦道长期不愈合,流脓不断,不能自愈者;③合并某肝段胆管结石,肝内因反复感染导致组织破坏、萎缩,失去正常生理功能者;④肝左外叶多发脓肿致使肝组织严重破坏者。肝叶切除治疗肝脓肿应注意术中避免炎性感染扩散到术野或腹腔,特别对于肝断面的处理要细致妥善,术野的引流要通畅,一旦局部感染,将导致肝断面出现胆瘘、出血等并发症。
预后
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预后与其发病年龄、体质、原发病、脓肿数目、开始治疗的早晚、治疗的彻底性以及有无并发症等密切相关。年幼及年老患者的预后较青壮年者差,死亡率也高。多发性肝脓肿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单发性肝脓肿。因此,对细菌性肝脓肿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有效的引流脓液,彻底处理原发病灶以及加强全身支持治疗等,可大大降低病死率。
预防
细菌性肝脓肿多是一种继发性疾病,如能及早重视治疗控制原发病灶,是可以预防的。即使在肝脏感染的早期,如能及时给予合适的足量抗生素治疗,同时加强全身支持疗法,也有助于防止肝脓肿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