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风温是由风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多发生于春冬季节,起病较急,初起以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等肺卫证候为主要特点。其发于冬季的又称冬温。因春季阳气升发,温暖多风,最易形成风热病邪,若此时起居不慎、寒暖失调,使外邪侵入则发为风温。风温在发展过程中有顺传和逆传两种情况。顺传指肺卫之邪不解,内传气分。逆传指肺卫邪热,逆传心包。
病因
因春季阳气升发,温暖多风,最易形成风热病邪,若此时起居不慎、寒暖失调,使外邪侵入则发为风温。
临床表现
证见身热昏愦,汗出气短,倦卧肢冷,脉细微。治宜清心开窍,固脱救逆,方用安宫牛黄丸合生脉散。
病发于春天温暖多风或冬天应寒反温季节。发病较急,初起必有发热、微恶寒、咳嗽等肺卫见证。传变较速,易见逆传心包证候。病程中常出现邪热壅肺、气急痰鸣之证。临床常见证型:
1.邪袭肺卫型风温
证见发热微恶寒,咳嗽,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2.热在胸膈型风温
证见身热心烦,口渴尿黄,或便秘或胸脘痞满,苔黄,脉浮滑数。
3.邪热在肺型风温
证见身热烦渴,咳喘胸闷,苔黄脉数。
4.热在阳明型风温
证见壮热心烦,口渴,汗大出,苔黄燥,脉洪大。
5.逆传心包型风温
证见身热神昏,舌蹇肢厥,脉细数。
6.内闭外脱型风温
证见身热昏愦,汗出气短,倦卧肢冷,脉细微。
辨证施治
1.邪袭肺卫型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而干,舌边尖红,脉浮数。治则:辛凉解表,宣肺泄热。主方:银翘散(吴鞠通《温病条辨》)方药: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荆芥、牛蒡子、淡豆豉、生甘草。用鲜芦根煎汤,香气大出即去渣取汁服,勿过煮;每日2剂,上、下午各服1剂。
若头痛重、咳 嗽甚者,加杏仁、桑叶、菊花。咽喉肿痛者,加马勃、玄参、猫爪草。发热甚者,加石膏、黄芩、鱼腥草。口渴甚、小便黄短少者,加天花粉、茅根。
单方验方:上感灵汤(罗逸群验方)。对邪袭肺卫之退热效果尤佳。鸭脚木、五指柑、三丫苦、岗梅根、野菊花、金盏银盘。先后加水500毫升,煎2次,滤液混合,浓缩成200毫升。每次服100毫升,每日3次,首次加倍。
中成药:口服新癀片、复方穿心莲片;板蓝根冲剂、夏桑菊冲剂温开水冲服
2.邪热壅肺型
证候:身热,汗出,烦渴,咳嗽,气喘,胸闷胸痛,小便黄短。舌质红,苔黄干,脉数。治则:清热宣肺,止咳平喘。主方:主方麻杏石甘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合千金苇茎汤(孙思邈《千金方》)加味。方药:麻黄、杏仁、生石膏、(先煎),苇茎、薏苡仁、冬瓜仁、桃仁、黄芩、鱼腥草、甘草。用3碗半水煎至1碗,分 2次温服。每日2剂,上、下午各1剂。
若痰多、咳甚、胸闷者,加浙贝母、瓜蒌、郁金。如咳痰带血或咯铁锈痰者,加白茅根、仙鹤草、黑栀子。高热、面赤、痰黄稠难咯者,加蒲公英、金银花、青天葵。
单方验方:清肺定喘汤(赖天松等《临床方剂手册》)。对肺热咳喘(大叶性肺炎等)尤其有效。天荞麦、白花蛇舌草、天浆壳、鱼腥草、苍耳子、炙枇杷叶、橘红、炙甘草。水煎2次,分2次温服,每日2剂。
中成药:双黄连粉针静脉点滴,每日1次。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静脉点滴。银黄口服液、复方川贝止咳露口服。
3.痰热阻肺 腑有热结型
证候:日晡潮热,咳喘不宁,痰涎壅滞,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腻或黄滑,脉滑数,右寸实大。治则:宣肺化痰,泄热攻下。主方:宣白承气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味。方药:生石膏(先煎),生大黄(后下)、杏仁、瓜蒌皮、黄芩、川贝母、龙删叶、桃仁、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次1剂。
若大便秘 结日久、脘腹痞满或胀痛者,加入芒硝6克(冲服)、枳实9克。口渴口苦、痰黄黏稠者,加天竺黄、天花粉、鱼腥草。
单方验方:顺气丸(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对通便除痰顺气效果较好。雄黄、郁金、巴豆,共研细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次服0.5克,每日服3~4次。
中成药:口服牛黄解毒丸。蛇胆川 贝末胶囊、祛痰灵口服液等。
4.肺热移肠型
证候:身热,咳嗽,下利色黄热臭,肛门灼热。舌红,苔黄或干或腻,脉数。治则:清肺止咳,泄热止利。主方:葛根芩连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味。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杏仁、火炭母、连翘、车前草、甘草。用3碗半水煎至1碗,分2次温服。每日2剂,上、下午各1剂。
若肺热甚,咳嗽痰稠而黄者,加金银花、桑叶、鱼腥草、桔梗。腹中隐痛者,加白芍、延胡索。下利赤白相兼者,加白头翁。恶心、呕吐者,加藿香,姜竹茹。
单方验方:芩柏合剂(赖天松等《临床方剂手册》)。黄芩、黄柏、葛根、槟榔、木香、白头翁、秦皮、马齿苋。水煎服,每日2剂,上、下午各服1剂。
中成药:口服黄连素片、霍香正气丸、保济丸等。
5.肺热发疹型
证候:身热,咳嗽,胸闷,肌肤透发红疹,色鲜红,咳痰黄稠。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数。治则:宣肺泄热,凉营透疹。主方:银翘散去豆豉加生地黄、牡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吴鞠通《温病条辨》)方 药:连翘、金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牛蒡子、生地黄、大青叶、牡丹皮、玄参、用3碗半水煎至1碗半,分2次温服。每日2剂,上、下午各l 剂。
若咳嗽甚者,可去竹叶、牛蒡子,加杏仁、黄芩。肌肤红疹密布成片,伴见出血倾向者,可去荆芥、牛蒡子,加水牛角、红条紫草。
单方验方: 辛平透疹汤(胡光慈《实用中国小儿科学》)。粉葛根、荆芥、薄荷、前胡、桔梗、苦杏仁、牛蒡子、连翘、灯心草。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2剂,上、下午各服 1剂。
中成药:清开灵口服液口服、紫地宁血散开水冲化口服。
6.热陷心包型
证候:身灼热,肢厥,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语涩。舌质鲜绛,无苔或少苔干黄,脉细数。治则:清心开窍。主方:清宫汤。方药:玄参、莲子心、竹叶卷心、连翘、水牛角丝莲子心、麦冬、黄芩、石菖蒲、郁金、天竺黄。水煎服,每日2剂,上、下午各l剂。
若痰涎壅盛、喉中痰鸣者,加鲜竹沥水20毫升。若兼有大便秘结不通,腹部按之硬痛,苔黄厚燥、脉数而沉实者,加大黄(后下)、芒硝(冲),枳实。
单方验方 :点舌治急症用安宫牛黄丸(现以牛黄清心丸或清心牛黄丸代之)或含有冰片、麝香、牛黄的丸散,点放在病人舌上,从舌面吸收药物。具体方法是:将药丸用凉开水溶化后取棉签蘸点于舌上,多次反复蘸点;若丸药厚铺舌面,则用少许凉开水化之,化薄后继续点药。此法为中医传统急救方法。对于温病热入心包而神昏患者,以清心开窍之药点舌治疗,实为良方良法;对于重症吞咽反射消失的患者,点舌治疗能达到醒脑开窍、恢复吞咽的作用。
中成药:醒脑静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
7.内闭外脱型
证候:身热,昏愦不语,倦卧或兼汗多气短,脉细无力,或兼面色苍白,汗出淋漓,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治则:清心开窍,固脱救逆。主方:参附汤、生脉散。方药:人参、附子(参附汤);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火麻仁、柏子仁(生脉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