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 > 正文

强迫症
疾病

概述

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神经症性障碍。强迫症在精神科患者中占0.1%~0.46%,在一般人口中约占0.05%。各国研究报告其平均发病年龄19~35岁,至少1/3在15岁以前发病,75%的患者起病于30岁以前,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期,即青少年前期和成年早期,多数研究发现患病率女性多于男性,以脑力劳动者常见。某些强烈的精神因素作为起病诱因,强而不均衡型的人易患本病,其性格主观、任性、急躁、好胜、自制能力差,少数患者具有精神薄弱性格,自幼胆小怕事、怕犯错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遇事十分谨慎,反复思想,事后不断嘀咕并多次检查,总希望达到尽善尽美。在众人面前十分拘谨,容易发窘,对自己过分克制,要求严格,生活习惯较为呆板,墨守成规,兴趣和爱好不多,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注意不够,但对可能发生的事情特别关注,甚至早就为之担忧,工作认真负责,但主动性往往不足。

病因

过去大多数人认为本病源于精神因素和人格缺陷,近些年来发现遗传因素比较明显。
1.遗传因素
家系调查发现,单卵双生子的研究显示强迫症共同发病率为63%~87%;一级亲属的总体发病率为10.0%~22.5%,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双卵双生子的患病一致率为27%~49%,提示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2.心理社会因素
在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生理发育迅速,在与竞争激烈的社会交往中出现的不适应现象,可引起强迫症状的产生。工作紧张,家庭不和睦及夫妻生活不尽人意等可使患者长期紧张不安,最后诱发强迫症的出现,症状的内容与患者面临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意外事故、家人死亡及受到重大打击等也使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诱发强迫症的产生,症状的表现形式与精神创伤有直接的联系。
3.生化因素
各类神经递质的失衡状态可能是强迫症的重要原因,其中5-HT、NE、DA、谷氨酸研究的较多,研究显示5-HT再摄取抑制剂的抗抑郁药物对于强迫症状具有特殊的疗效,提示强迫症存在5-HT系统异常。

临床表现

强迫症的基本症状是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患者可仅有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或既有强迫观念又有强迫动作。患者能充分地认识到这种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是不必要的,但却不能以主观意志加以控制,因为一旦控制不去做,就会出现紧张、心慌等严重的焦虑表现,为了避免焦虑的发生,患者只好去想、去做。这个特点称之为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由于强迫症状的出现,患者可伴有明显不安和烦恼。
1.强迫观念
表现为反复而持久的观念、思维、印象或冲动念头。力图摆脱,但为摆脱不了而紧张烦恼、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和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强迫观念可有下面几种表现形式。
(1)强迫思维  强迫性怀疑,患者对已完成的事情总是放心不下,要反复多次检查确实无误后才能放下心来。如怀疑是否关好门窗,准备投寄的信是否已写好地址,煤气是否已关好等等,在怀疑的同时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强迫性回忆,患者对过去的经历、往事等反复回忆,虽知毫无实际意义,但总是反复回萦于脑中,无法摆脱,因而感到厌烦之极。如回忆已讲过的话用词、语气是否恰当等;强迫联想,当患者听到、见到或想到某一事物时,就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一些令人不愉快或不祥的情景,如见到有人抽烟就想到火灾;强迫性穷思竭虑,患者对一些毫无现实意义的问题,总是无休止地思考下去,尽管患者的逻辑推理正常,自知力也完整,也知道没有必要深究,但无法克制。
(2)强迫意向  患者在出现某种正常心理时常出现相反的违背自己的内心意愿,虽然这种相反的意愿十分强烈,但从不会付诸行动。如过马路时,想到冲向正在驶过的汽车等等。
(3)强迫情绪  患者对某些事物感到厌恶或担心,明知根本无必要却不能克制。例如,担心自己会伤害别人,担心自己会说错话,担心自己受到毒物的污染或细菌的侵袭等。
2.强迫行为
指患者一再出现重复或刻板的行为,常继发于强迫观念,自知不必要而又不能摆脱。
(1)强迫洗涤  常见有强迫洗手、洗衣等。
(2)强迫检查  是患者为减轻强迫怀疑引起的焦虑不安而采取的措施,如出门时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寄信时反复检查信中的内容,看是否写错了字等等。
(3)强迫性仪式动作  患者总是做一些具有象征性福祸凶吉的固定动作,试图以此来减轻或防止强迫观念所引起的焦虑不安,如以手拍胸部,以示可逢凶化吉等。
(4)强迫计数  患者见到某些具体对象(如电杆、台阶、汽车、牌照等)时,不可克制地计数,如不计数,患者就会感到焦虑不安。
强迫症状有时严重,有时减轻。当患者心情欠佳、傍晚、疲劳或体弱多病时较为严重。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强迫症状可加重。而在患者心情愉快、精力旺盛或工作、学习紧张时,强迫症状可减轻。
通常病人深感焦虑,主观上力图和强迫思维、动作对抗,结果反而越演越烈。部分病人性格有易焦虑、自信不足而又要求完美的特点,从而容易对日常生活事件发生强迫性质的心理反应。

检查

完成相关体格、精神及辅助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

诊断

诊断应根据病史、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排除由于器质性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而引发的强迫症状,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中强迫症的诊断标准,要作出肯定诊断,患者必须在连续两周中的大多数日子里存在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或两者并存。这些症状引起痛苦或妨碍活动。强迫症状需要符合临床表现中的四条特点。

鉴别诊断

首先需要鉴别正常的重复行为,以免草木皆兵、诊断扩大化。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些重复行为或有既定顺序的动作,比如离开家前会反复拉两三次门以确保门关上了;刷牙总是会按照先用左手拿杯子装水,再用右手取牙刷,接着用左手挤牙膏的顺序进行。一般这种习惯行为是为了提高效率,并不让人感到痛苦,也不影响正常生活。而明确有强迫症状的患者则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精神分裂症
该病患者也可产生强迫症状,但往往不以强迫为苦恼,更不会主动寻求治疗,强迫思维的内容多怪诞离奇且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一般容易鉴别,但严重的强迫症病人有时也可伴有短暂的精神病性症状,应注意辨别。
2.抑郁症
该病患者可出现强迫症状,而强迫症患者也可产生抑郁情绪,鉴别主要是识别哪些是原发性的症状、出现在先。
3.焦虑症
两者都可有焦虑表现,强迫症的焦虑多因强迫思维的反复出现或强迫行为无法实施而出现,相比之下,焦虑症的焦虑可以是无缘无故、缺乏特定对象的。
4.药物引起的强迫症状
一些药物,如氯氮平在治疗精神分裂症过程中可引起强迫症状,但患者并不感到苦恼,停药后症状逐渐缓解消失。
5.器质性精神障碍
大脑某些部位的器质性病变,如出血或梗死可出现强迫症状,所以在诊断时询问相关脑血管疾病病史,完成头颅磁共振等相关辅助检查是相当必要的。

治疗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强迫症的治疗的重要手段,常用心理治疗方式有行为认知疗法、支持性心理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森田疗法、厌恶疗法、家庭疗法、中医心理疗法(TIP技术)、认知领悟疗法、正念疗法等。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以足量足疗程为原则,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定期随访。FDA批准的治疗强迫症的一线药物为舍曲林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
舍曲林:常用的剂量是150-300mg/天,可以一次口服,该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
氟西汀:常用剂量是40-60mg/天,可以一次口服,半衰期较长,停药反应不明显。其副作用常表现为消化系统的症状,如腹泻等,大多1-2周后消失。
氟伏沙明:常用药量是150-300mg/天,可以晚上一次服用,也可以分午晚两次服用,有一定的镇静安眠作用,是唯一推荐晚上服用的SSRI类药物,也是儿童强迫症的首选药。
帕罗西汀:常用剂量是30-60mg/天,可以一次口服。抗焦虑的效果也很好,不良反应相对较重,个别患者服药后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可于晚上服药。个别患者用后会出现一过性的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服用的话需要定期监测血压。 
3.其它治疗
对于严重、难治或无法消除症状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其它治疗,但要权衡治疗的受益与风险。可选用的治疗方式有改良性电休克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深部脑刺激、迷走神经刺激等,神经外科手术因术后潜在的不良反应诸多,不作为推荐方案。

预防

强迫症的发病与社会心理、个性、遗传及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其中前两项是可以干预,防患于未然的。作为家长,应当为孩子构建一个稳定、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不应过分苛求,生活处事可以更具弹性,注重相互间的沟通,促进其构建健全的人格。强迫症自我筛查:
1.你是否有愚蠢的、肮脏的或可怕的不必要的念头、想法或冲动?
2.你是否有过度怕脏、怕细菌或怕化学物质?
3.你是否总是担忧忘记某些重要的事情,如房门没有锁、阀门没有关而出事?
4.你是否担忧自己会做出或说出自己并不想做的攻击性行为或攻击性言语?
5.你是否总是担忧自己会丢失重要的东西?
6.你是否有什么事必须重复做,或者有什么想法必须反复想从而获得轻松?
7.你是否会过度洗澡或过度洗东西?
8.你是否做一件事必须重复检查多次方才放心?
9.你是否为了担忧攻击性语言或行为伤害别人而回避某些场合或个人?
10.你是否保留了许多你认为不能扔掉的没有用的东西?
如果上述症状中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症状持续存在,并困扰了您的生活,使您感到痛苦,别孤军奋战,请您咨询专业的医生,让医生帮助您一同战胜强迫症。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