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 > 正文

扁平苔藓
疾病

概述

本病是一种不明原因引起的累及皮肤毛囊、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发于中年人,特征性皮疹表现为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和斑块,好发于手腕、前臂、下肢远端和骶骨前区,患者自觉瘙痒。部分患者皮疹与口服药物有关,如ACEI、噻嗪类利尿剂、抗疟药等。临床上本病包括很多类型,如线状、环形、肥厚性、萎缩性、大炮行、色素性、光线性、和毛发扁平苔藓等。组织学表现为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和真皮浅中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

病因

病因不明,与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等有关。

1.精神因素
发病与失眠、情绪波动、更年期或经前期精神紧张有关,这些因素去除后,病情即可缓解。
2.内分泌因素
临床可见有的女性患者在妊娠期间病情缓解,哺乳后月经恢复时,病损又复出现。
3.免疫因素
是一种口腔黏膜以T细胞介导的炎症病变,T淋巴细胞由局部微血管外渗,后移行至口腔上皮,聚集在病损内。用皮质类固醇及氯喹免疫抑制剂有效,证明本病与免疫有关。
4.感染因素
通过病理切片及电子显微镜检查,发现病损内有可疑的病毒与细菌。
5.微循环障碍因素
据国内多项调查提示,高黏血症及微循环障碍与扁平苔藓的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

本病表现为小的、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有光泽,可见白色网状条纹(Wickham纹),皮疹多分布于手腕和前臂的屈侧,手背、前臂、颈部、骶尾部,可于搔抓部位形成线状分布的新发皮疹(同形反应)。患者自觉瘙痒,皮疹可于数月至数年后消退,部分遗留色素沉着斑。扁平苔藓可累及黏膜部位,最常发生于口腔,表现为双颊黏膜为重的白色网状细纹,也可出现糜烂、溃疡、大疱,伴有烧灼感。部分患者可发生甲扁平苔藓,表现为甲板增厚、粗糙、凹凸不平,也可出现萎缩,特征性的表现为甲翼状胬肉——甲板消失,甲小皮向前覆盖甲床。

检查

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楔形增厚,棘层不规则肥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上部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带状浸润。不同亚型的扁平苔藓除上述改变外,还有各自的特征性改变。

诊断

1.诱发扁平苔藓的因素有全身因素:主要是精神压力或抑郁、失眠、忧虑等;系统性疾病如丙型肝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等的影响;免疫功能低下以及遗传因素,均易诱发本病。局部因素如牙结石、残冠、残根的慢性刺激以及细菌、病毒感染也可导致扁平苔藓。

2.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常慢性经过。
3.皮疹多为三角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群集,正常肤色或紫红色,表面蜡样光泽,排列成带状或环状,有不同程度瘙痒。皮疹可发于任何部位皮肤,但以四肢尤以腕部屈侧为多。
4.少数皮疹中央有角质栓,去除之可见似脐窝的中心凹陷。
5.少数病人可累及口腔或外阴黏膜,出现树枝状或网状的白色细纹。

治疗

1.治疗慢性病灶,停用可能诱发本病的药物。
2.外用药物强效糖皮质激素软膏、维a酸软膏或钙调神经酶抑制剂等。
3.肥厚性皮疹可采用糖皮质激素皮损内注射。
4.严重者可系统性应用维a酸类或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
5.物理治疗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窄波紫外线治疗均有一定疗效。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