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 > 正文

筋膜炎
疾病

概述

筋膜炎(fasciitis)又称纤维织炎(fibrositis),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为发生于肌筋膜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多见于腰部、髂骨后嵴及肩胛区域。对有些下腰痛患者在骶棘肌的表面或在髂嵴肌附着处可扪及小结节,伴有疼痛及压痛,有时也可以在臀部发现。临床上所扪及的结节,实质上是一个局限性的脂肪结缔组织,故又称脂肪疝。这种结节可能刺激周围神经末梢而产生局部肌痉挛和疼痛。多见于中年以上,尤其是长期缺少肌肉锻炼和经常遭受潮湿寒冷影响者。本文介绍与骨科有关的背部肌纤维织炎和足底筋膜炎

病因

筋膜炎是指肌肉筋膜附着在骨胳部位发生无菌性炎症,目前筋膜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过度、过长时间牽拉某些肌肉有关,即积累性劳损,也可能与受寒、创伤免疫因素和血管炎症有关。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筋膜炎的症状加重,呈急性发作状态。

临床表现

多表现为发病部位疼痛,多为酸痛不适,肌肉僵硬板滞,或有重压感。晨起或天气变化及受凉后症状加重,活动后则疼痛减轻,常反复发作。急性发作时,局部肌肉紧张、痉挛,活动受限。由于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转入慢性,或者由于患者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体检时可在患处触摸到固定压痛点,位置常固定在肌肉的起止点附近,压痛点深部可摸到肿胀的痛性肌索条。
1.肩、背部肌纤维织炎
主要发生于肩背部肌肉、筋膜,因有肩背和颈部症状,易与颈椎病相混淆常和肩周炎同时发作。表现为颈、肩、背部疼痛不适,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颈部活动时有牵扯感和不适,但多无明显活动障碍。斜方肌、提肩胛肌筋膜炎反射至颈部;菱形肌筋膜炎可引起背心痛,可剌激肋间神经引起前胸压闷感。体内慢性炎症病灶,如慢性胆囊炎、龋齿、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引起发热的炎症、气候改变如寒冷潮湿及身体过度劳累均可诱发症状加重。
2.足底筋膜炎
即跖筋膜炎,多为长时间走路(如登山、徒步、逛街等)引起的足底慢性损伤。此外,鞋跟太硬造成对足跟压迫,常穿高跟鞋也会加重足底损伤。多是单脚发病,除了足跟疼痛外,另有10%的患者感到足弓或前足疼痛。晨起当脚刚接触地面、准备站起来的瞬间,疼痛非常剧烈,稍加活动可减轻,行走一段时间后又加重。痛风病人也常合并此症状,需查血尿酸除外。

检查

1.组织病理活检
做痛性结缔组织的活检,可见皮下脂肪、肌筋膜或骨膜等结缔组织有炎性水肿和增生。
2.其他检查
实验室检查抗“O”或血沉正常或稍高。磁共振检查,腰背部皮下可见条片状长T1长T2信号,边界较清,为渗出的液体信号。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不难得出诊断。目前对于筋膜炎的诊断标准为:
1.肌腱的附着点或肌腹上有固定疼痛区和压痛点。按压痛点可引发区域性的不按神经根感觉分布而是按肌肉走行方向的分散痛。
2.气温降低或疲劳时疼痛加重,活动开后症状缄轻。
3.促进肌肉血流和促使局部无菌性炎症渗出物蓄积浓度的治疗(如局部按摩或让相关肌肉活动收缩几次)可使疼痛立即减轻。
4.排除局部占位性或破坏性病变。

鉴别诊断

1.急性扭挫伤
有急性扭挫伤病史,伤后立刻出现疼痛。
2.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
根据体格检查、CT、磁共振(MRI)可明确诊断。
3.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第三腰椎横突处有明显压痛点。
4.肿瘤转移疼痛
有近期突然消瘦,夜间疼痛较剧,要排除肿瘤转移。

治疗

部分患者经休息症状即可得到缓解,热敷、按摩可弥散局部代谢产物,減少剌激,对痛点的封闭也有效果。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为治疗筋膜炎的常用药物,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痛点贴敷麝香壮骨膏,但不宜长期应用,用3-5天即可。防治主要靠锻练,有针对性肌肉的锻炼是最重要的预防治疗措施,颈胸部的伸展锻炼是针对性的:坐在牢固椅子上,背靠椅子背,在后伸颈、胸椎时,同时用力扩胸二次,间隔5-6秒钟做一次,每天三次,每次15-20分钟,能收到治疗和预防效果,急性发作时进行锻炼会有疼痛,但不必担心,坚持做几次后,症状立即明显缓解。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