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很少。1945年抗战胜利后,大批中国留学生来美国留学,其中不少是思想进步的学生,其中还有梁思礼中学时代的好友陆孝颐。1947年,梁思礼正在辛辛那提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由于出国6年之久...[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很少。1945年抗战胜利后,大批中国留学生来美国留学,其中不少是思想进步的学生,其中还有梁思礼中学时代的好友陆孝颐。1947年,梁思礼正在辛辛那提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由于出国6年之久...[继续阅读]
回国后,梁思礼参加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建设。这期间,母亲也卖掉了天津的老房子,搬到北京和他一起生活。梁思礼原来是学无线电的,后来读硕士和博士时学的是自动控制。刚回国时,自动控制还无用武之地,经过中国科协的介绍,...[继续阅读]
1956年,这一年在梁思礼的一生中是一个新起点。当时,国务院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高瞻远瞩,制定了《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即“十二年科学规划”,强调要在12年内使我国的火箭和喷气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继续阅读]
为了缩短我国导弹技术起步阶段的摸索过程,1957年9月7日,中国政府派遣以聂荣臻为首的代表团前往苏联,就寻求导弹援助等问题同苏方进行协商。10月15日,中苏双方在莫斯科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议》。这个协议规定,从1957—1961年底...[继续阅读]
1959年,中苏还没有完全翻脸。为了争取苏联再援助我们几个导弹型号样品,包括援助海军用导弹、原子能等,中国组织了一个庞大的访苏代表团,由海军政委苏振华上将任团长,五院派去了副院长刘秉彦和4个技术顾问,其中就有梁思礼。代...[继续阅读]
196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迅猛发展的一年。五院在北京南苑、永定路和云岗开始进行大规模基本建设,从全国名牌大学优选了4000名大学毕业生来五院从事科研工作;从部队选调了大批优秀军政干部从事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从抗美援朝转业...[继续阅读]
1965年,“老五院”集体转业,脱下军装,被改编成第七机械工业部。同年,七机部制定了地地战略导弹长远发展规划,也就是“八年四弹”规划,即在1972年之前搞出4种导弹:中近程导弹、中程导弹、中远程导弹和洲际导弹4个型号的战略导弹...[继续阅读]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就是指人造卫星。梁思礼曾说过:“现在不少人认为‘两弹’是原子弹和氢弹,实际上,在1956年...[继续阅读]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梁思礼和兄姐们都未能幸免于难,他们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文化大革命”前,1965年开始搞“四清”、“下楼梯”,也就是停产做检查,梁思礼所在的12所的领导们全部“上楼”了,不断做检讨,而梁思...[继续阅读]
远程运载火箭(洲际导弹)也被称为“东风5号”,它也是在“文化大革命”最乱的年代开始研制的。它采用的新技术比较多,加上十年动乱的干扰,使研制周期拖得特别长。张爱萍将军1975年出来工作以后,就说远程运载火箭是“生于乱世...[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