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郭沫若准备到南洋募款以进行抗战宣传工作而呈办护照时使用的假名。见《洪波曲》第1章《南迁》。...[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906年春至1907年秋,郭沫若就读的学校。学堂由乐山县北门外的草堂寺改建的,学生的年龄悬殊很大,有三四十岁久考不第的老童生,也有十二三岁的少年。课程也极零乱,凡是新式的课程教师都不能胜任。学期考试,郭沫若名列第一,因此...[继续阅读]
1941年10月,由周恩来提出要庆祝郭沫若50诞辰和创作25周年,责成阳翰笙负责建立筹备组织,为此,特以中共南方局名义通电成都、昆明、桂林、延安、香港等地党组织,说明这次活动的意义、内容和方式,遂约冯玉祥、孙科等社会各界代表...[继续阅读]
女,郭沫若的日裔夫人,原名佐藤富子,郭沫若1914年写的《50年简谱》中写作“安娜”,1949年3月加入中国籍时用名“郭安娜”。1916年8月,郭沫若与安娜在圣路加医院相识,同年12月在冈山同居,共同生活20年后,1937年7月25日,郭沫若为祖国的...[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