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天后的一个傍晚,许超循的叔叔派店里的小伙计来找洪灵菲。小伙计说,是许超循让他来的。终于有人跟他联系,而且是党内的同志。洪灵菲喜出望外。他跟着小伙计乘了十多分钟的电车,又乘了四五十分钟的小卡车,又穿过一座荒凉...[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十多天后的一个傍晚,许超循的叔叔派店里的小伙计来找洪灵菲。小伙计说,是许超循让他来的。终于有人跟他联系,而且是党内的同志。洪灵菲喜出望外。他跟着小伙计乘了十多分钟的电车,又乘了四五十分钟的小卡车,又穿过一座荒凉...[继续阅读]
时间过得很快,自从新加坡来到暹罗,不知不觉已过去十多天了。这天,洪灵菲参加了一个秘密集会。集会上,他听到了一个从潮州流亡出来的农民的报告。据这位农民说,从潮州逃来暹罗的同志们,人数非常多,总数当在万人以上,但都陷入...[继续阅读]
一路风雨,一路颠簸。当洪灵菲与戴平万乘坐的邮轮抵达上海的时候,已经是1927年的8月。上海的八月依旧是浓云遮蔽下的阴沉与闷热。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被血腥镇压以后,幸存的革命者纷纷转入地下。灯红酒绿中的十里洋场,依旧在向...[继续阅读]
两天后,洪灵菲亲自把书稿送到了创造社的出版部,希望能顺利地出版他的第一部长篇作品。他焦急地等待着,但一直没有消息。洪灵菲心里十分着急,他希望作品出版后,能拿到一笔稿酬,让日子继续下去。他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书稿的...[继续阅读]
洪灵菲把《流亡》的原稿取回后,便送到郁达夫的手中。郁达夫认真看了一遍,十分赞赏,并欣然为之作序。然后,他就推荐给了现代书局的老板卢芳。卢芳看了,也是赞不绝口。他认为,这部小说写的是当前的情况,语言流畅,故事新奇,风...[继续阅读]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一批党的和党所影响的文化工作者陆续聚集到上海。他们冲破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高压,在新开辟的革命的思想文化阵地上,展开了英勇的战斗。这支文化大军在党的领导下,先后创办数十种刊物,积极从事马克思主...[继续阅读]
这天傍晚,他在四川北路上一边散步,一边思考着工作中的许多问题。想着,想着,忽见从对面走来一个人。这个人到他的跟前突然站住了,喊了一声:“伦修兄!”他吃了一惊。洪伦修是他在学校读书时曾经用过的名字。自从被通缉以后...[继续阅读]
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上海文坛,聚集着一大批从各地、从海外归来的革命文艺工作者。他们组织文学社团,创办书店,出版刊物,提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口号。一个颇具声势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在上海蓬勃兴起,方兴未艾。在轰...[继续阅读]
“左联”的成立,标志着革命文学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在团结和组织进步作家、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文艺大众化、培养青年作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而推动了革命文艺运动的蓬勃发展。“左联”成立后,带领进步作...[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