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史书记载:梁台建,仍下宽大之书,东昏时杂调,咸悉除省。天监元年(502年)四月丙寅,诏逋赋,口钱,勿复收。天监十六年(517年)正月辛未诏:“尤贫之家,勿收今年三调。其无田业者,所在量宜赋给”。普通元年(520年),“尤贫之家,勿收常...[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根据史书记载:梁台建,仍下宽大之书,东昏时杂调,咸悉除省。天监元年(502年)四月丙寅,诏逋赋,口钱,勿复收。天监十六年(517年)正月辛未诏:“尤贫之家,勿收今年三调。其无田业者,所在量宜赋给”。普通元年(520年),“尤贫之家,勿收常...[继续阅读]
《广弘明集》卷三十载有梁武帝的《述三教诗》:“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中复观道书,有名与无名……晚年开释卷,犹月映众星。”照诗中所说,似乎萧衍青年时期奉儒学,中年信仰道教,晚年才改崇佛法。实际上他把自己的信仰这...[继续阅读]
以道家哲学为重要思想渊源与宗教理论的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最初是由一些讲神仙之术的方士创造的,东汉后期逐渐流行。黄巾起义失败后,曹魏对道教采取了镇压、限制、利用和改造的政策...[继续阅读]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在两汉时期开始传入我国内地。东汉明帝时,楚王刘英好浮图,喜招聚方士桑门。永平八年(65年),明帝下诏,称“楚王颂黄老之微言,尚浮图之仁祠,”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有关佛家的官方文件...[继续阅读]
梁武帝在几乎钦定佛教为国教的前提下,他以一个“菩萨皇帝”的身份,提出了一个富有六朝时代特色的佛学理论:即“三教同源”和“真神佛性”之说。“三教同源”说实际上是如何去恰当处理儒、佛、道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或学说...[继续阅读]
南朝170年间,封建统治者对兴办学校教育比较重视,私家讲学之风也颇为兴盛,还出现了类似单科大学性质的“四学馆”,开了隋唐时期专科教育制度的先河。如宋文帝刘义隆雅好艺文,弘振国学。元嘉十五年(438年)宋文帝征召雷次宗至京...[继续阅读]
梁武帝时,和北魏的边境争战不断,大都为我往你来的边境掠地之战,现择其要者和具有较大影响者,作一阐述。天监四年(505年)十月,梁武帝大举北伐,以扬州刺史萧宏都督北伐诸军事,尚书右仆射柳惔为副,王公以下各上国租及田谷以助军...[继续阅读]
梁与北魏在军事上的争夺,主要表现在三个地区,一是西部的益州和梁州,即今川北和汉中地区;二是中部的汉水沿线,即今襄阳、汉江以北;三是东部的淮河沿线,即今安徽寿春、凤阳与江苏淮安、徐州一带,其中争夺最为激烈的是东部沿淮...[继续阅读]
普通五年(524年)六月,梁武帝以豫州刺史裴邃督征讨诸军事北伐魏。此年为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北魏自孝文帝(宏)于499年死后,北魏统治进入衰亡的后期。孝文帝死,子恪即位(宣武帝),史称当时的北魏政权“宽以摄下”,政治更趋腐败。...[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