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用他的画笔和他的情感,记录了一个逝去的时代。层层叠叠的矮楼,斜坡连着斜坡的街道,嘉陵江岸的石梯长而陡。徐悲鸿站在嘉陵江畔,看着当地百姓用双肩挑着水桶,攀登百丈以上的阶梯,那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使画家揪...[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徐悲鸿用他的画笔和他的情感,记录了一个逝去的时代。层层叠叠的矮楼,斜坡连着斜坡的街道,嘉陵江岸的石梯长而陡。徐悲鸿站在嘉陵江畔,看着当地百姓用双肩挑着水桶,攀登百丈以上的阶梯,那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使画家揪...[继续阅读]
1942年冬,徐悲鸿从重庆到桂林,准备在七星岩的岩洞中整理几十箱珍贵资料,这是他在战乱中存放的一批书籍和画作,他要带回重庆盘溪。恰恰是这些书籍,成为一段情感的媒介。徐悲鸿计划中的中国美术学院还在筹备中,但他已将自己历...[继续阅读]
离盘溪石家祠堂不远的徐悲鸿故居,在嘉陵机器厂的一个宿舍区。这是三线建设时老军工厂区的一部分。以前在这里,应该是能看到嘉陵江的,现在离江边也不远,但被许多高高低低的房子包围,看不到了。在三四层的楼房中,有一栋两层...[继续阅读]
离婚的议题,摆在徐悲鸿与蒋碧微的面前。此时,他们之间要谈的,不是离婚或者不离婚,而是以怎样的条件离婚。蒋碧微不是等闲之辈,她不需要徐悲鸿的感情,却需要徐悲鸿保障她的后半生。她致书徐悲鸿:“碧微迫不得已乃延律师致书...[继续阅读]
1946年6月,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迎来了一位新校长,他就是徐悲鸿。用今天的话说,有国立两字打头的高校,是全国的重点高校。徐悲鸿是南京中央政府教育部任命的,与其他不要名望的接收大员不同,这所艺术学府需要一位大师掌舵。时...[继续阅读]
在国立北平艺专,徐悲鸿仍坚持着选拔人才的一贯标准,就是不讲背景、不拘一格。只要你有真才实学,他就可以破格录取。当今天高等艺术教育考试的方式,在社会上引起种种争议的时候,回顾徐悲鸿当年培养人才的思路,确有发人深省...[继续阅读]
1947年,徐悲鸿和廖静文带着襁褓中的儿子徐庆平,从原先租借的东裱褙胡同22号,搬进东受禄街16号院子,这是一栋老式的四合院。在跟随徐悲鸿北上时,廖静文已身怀六甲。儿子因为怀在重庆,生在北平,所以叫庆平,似乎也有企望儿子平安...[继续阅读]
当人们回首徐悲鸿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选择,不难发现理想的色彩。1948年,平津战役之后,北平已经在解放军的包围之中。国立北平艺专作为官办的高等学府,被南京政府教育部一再催促,要求所有的北平高校尽快南迁。徐悲鸿、廖静...[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