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词典 > 《文心雕龙》文论思想 > 正文

一、“论文叙笔”,始于《明诗》
《文心雕龙》文论思想

“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1],这是刘勰“论文叙笔”的基本原则。关于“文”和“笔”,黄侃《文心雕龙札记》写道:“六朝人分文笔,大概有二途:其一以有韵者为文,无韵者为笔;其一以有文采者为文,无文采者为笔。谓宜兼二说而用之。”[2]不管是论韵,还是论文采,诗歌都是典范,并且是中国古代十分重要的文学样式。《明诗》作为“论文叙笔”的开端之作,正是按照刘勰《序志》篇中所提出的方法来进行结构布局以及论述的。
“释名以章义”,解释名称,彰显意义。《明诗》开篇就对诗歌的定义进行了解释。刘勰从经典和经学家的笺注中提取了诗歌的定义。《尚书·舜典》有“诗言志,歌永言”;《诗大序》有“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郑玄《诗谱序正义》有“诗有三训:承也,志也,持也。作者承君政之善恶,述己志而作诗,为诗所以持人之行,使不失队,故一名而三训也”;《论语·为政》有“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刘勰用简短的文字总结概括了诗的定义和作用,诗歌抒发人内心情志,扶持人的品性,使人保持中正无邪。刘勰的解释基本是遵循儒家经典,这也是其“宗经”的结果和具体体现。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明诗》),在解释了诗歌的定义和作用以后,刘勰对诗歌进行了“原始以表末”“选文以定篇”的历史性梳理。所谓“原始以表末”,即推究起源,表明流变。而在这个发展流变的过程中,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列举则是必不可少的。刘勰对诗歌发展变迁历程的梳理,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文采较为欠缺的商周以前诗歌。葛天氏时的《玄鸟》,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大唐》,舜时的《南风》,歌颂大禹功绩的颂歌,以及讽刺夏君太康失德的《五子之歌》。最初的诗歌年代久远,配上乐曲的乐辞是最早的诗歌形式,但已无从得知。尧舜时的诗歌也只能够做到文辞达意而已,“顺美匡恶”则是一个古老的诗歌主题。由于流传下来诗作的缺乏,以及诗歌文学性的欠缺,刘勰只是简要地进行了罗列。第二阶段是商周以来,秦汉以前,诗、骚崛起,诗歌文学出现第一个繁荣时期。“自商暨周,雅颂圆备,四始彪炳,六义环深”(《明诗》),商周时期,诗歌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完备程度。雅、颂体制已经形成,《国风》《大雅》《小雅》《颂》作为“四始”,闪耀着光芒,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放异彩,而风、赋、比、兴、雅、颂等“六义”精密深厚,多少年来依旧有着不可撼动的文学地位。孔子和他的弟子谈论《诗》,从中获得修身立人的体悟。春秋时期,原创不多,《诗》依然广泛流传,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汉书·艺文志》载:“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喻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春秋时期,吟诵诗歌是对宾客的尊敬,也是个人修养的体现,很多时候诸侯政客从事外交活动也多赋诗言志、听诗观志[3]。继《诗》之后,又一重要诗歌形式诞生,那就是“骚”。战国时期,楚人心怀怨愤,便以《离骚》来进行讽谏。由于《辨骚》篇已经对《离骚》有了全面的论述,刘勰在《明诗》篇里便只是一笔带过。诗、骚两座高峰成为中国诗歌的源头,对后世文学,尤其是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三阶段是两汉时期,五言诗臻于完善,大量优秀作家作品的涌现开创了诗歌新局面。汉初四言诗有韦孟的《讽谏诗》,其匡谏之义与周人一脉相承;汉武帝时,柏梁台上君臣联句,严忌、司马相如等人,作诗没有固定的规则。汉成帝品评叙录,列朝臣篇章和民间诗歌三百余篇,如此完备的收录,却没有见到五言诗,于是李陵、班婕妤的诗作为后世所怀疑。由此,刘勰转向对五言诗的源流进行挖掘考证。《诗经》中的《召南·行露》已经有半章的五言了,童谣《沧浪歌》已是全篇五言,春秋时的《暇豫歌》,汉成帝时儿童唱的《邪径谣》,都表明五言诗早已有之。五言诗的翘楚是两汉时期的《古诗十九首》,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明诗》)。建安时期,五言诗的创作愈发活跃,曹丕、曹植、王粲、徐幹、应瑒、刘桢等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五言诗,他们“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明诗》),创作的诗歌并不追求抒怀叙事的纤巧细密,重在写辞摹貌的清晰明了。第四阶段是正始到齐梁时期,诗歌的风骨逐渐削弱,描写日渐繁复,玄言诗、游仙诗、山水诗等相继盛行,诗歌走向另一种风貌。之所以将正始到刘勰时代划作一个阶段,不仅因为它们的诗歌创作有共同之处,而且这一阶段是“建安风力”开始衰弱,文坛弊病开始显现的时候。正始文学的特点是“诗杂仙心”,以何晏为首的玄学家,创作的诗歌大多比较浮浅。唯有嵇康、阮籍、应璩等的诗作在众人之上,隐约有建安文学的气质。西晋的诗歌稍微流于轻绮,张载、张协、张亢、潘岳、潘尼、陆机、陆云等在诗坛齐名,他们的作品文采比正始更为繁复,风骨笔力比建安文学更加柔弱。东晋诗歌“溺乎玄风”,袁宏、孙绰以下,诗歌尽管也有文采雕饰,但总归是玄言一路,鲜有优秀作品问世,郭璞的《游仙诗》也算出类拔萃的了。宋初诗坛,玄言诗风逐渐散去,山水诗崛起,长篇的对偶,诗句的新奇,穷形尽貌,极力追新成了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追求。正是第四阶段显现的文学弊病,驱使刘勰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着手总结文学创作的历史经验和规律,以期改变当下的诗坛流弊。
《明诗》篇的最后回到了“敷理以举统”的总结性陈辞。所谓“敷理以举统”即是指阐明写作的道理和各类文学的体制和规格要求。《明诗》对历代诗人和诗歌进行了比较分析,即“铺观列代”“摄举同异”,继而总结了诗歌创作的规律和道理,所谓“情变之数可监”“纲领之要可明矣”(《明诗》)。首先,不同的诗歌形式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四言诗和五言诗就有着一定的区别。四言被称为“正体”,以“雅润”为本;五言则是“流调”,以清新华丽为主。四言是《诗经》的主要诗体形式,代表了诗歌传统的正宗,雅正润泽是其主要的特点,而五言诗则是流行的体式,它清新华丽,成为抒情言志、驱辞逐貌的新载体。四言和五言并非格格不入、互不相融,有优劣偏颇,后世诗人各自继承了四言、五言创作上的优点,有的甚至兼备。第二,作家的情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诗歌的风格。“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明诗》),诗歌的体式就那么几种,然而诗人的情思却没有固定的路数,性格也各不相同,根据诗人自身的气质性情来进行创作,很少有各体都兼长的。这一规律不仅在刘勰所列举的诗人中适用,对于千百年来的诗歌创作也是如此,例如李白的古体诗和绝句潇洒俊逸,自成一家;杜甫的七言律诗工整格高,沉郁顿挫,百世无匹。诗人的性情、情思对诗歌的创作有重要影响,这也是诗坛百花齐放、风格多样的重要因素。第三,诗歌不只四言、五言等样式,三言、六言、杂言、离合、回文、联句等形式也早已有之。同样作为诗歌领域内不同形式,其基本道理与四言、五言相似,也就不需要一一详细论述了。
《明诗》可以说是刘勰在《序志》中确立的文体论原则和方法的实践篇章,具有典范意义。围绕“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四项准则,刘勰在《明诗》篇中很好地论述了诗歌的发展流变,历代诗人诗作情况,并且总结了诗歌创作的规律。《明诗》集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于一体,在文学史的梳理中渗透着作者的主观评价,在作者进行文学批评时又体现出客观的考证与梳理。因此,《明诗》不是简单意义的客观归纳和总结,其中也包含着作者的文学思想和批评主张,同样,刘勰对诗歌创作规律的总结也是有限的,而通过他的梳理,我们或许可以获得更多关于诗歌发展的认识,这是我们应该透过表面去做进一步分析的。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及收益归属创作者,未经作者授权,不得转载。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
词 典
论语孟子 中国学术 哲学著作 爱犬养护 百花百话 百科合称 保定庙会 北大百联 哺乳动物 军事常识 人文常识 艺术常识 中外名人 重大事件 藏传佛教 三峡昆虫 城市供热 传世名方 词名索引 大历诗略 大学历史 当代科学 东方文化 东方文学 冬虫夏草 法律文书 佛源语词 福州方言 港口经济 高等数学 公共关系 公证律师 古今谋略 古钱百咏 古诗百科 古诗评译 古文鉴赏 关东文化 广播电视 国防经济 国际关系 国际金融 国际政治 国史纪事 汉代长安 汉英经贸 汉族风俗 河南蜻蜓 赫章彝族 红河彝族 湖湘文化 画说西藏 环境科学 环球地名 皇帝内经 皇权兴衰 皇权兴衰 黄帝内经 黄节诗学 机械加工 蓟州风物 民间疗法 精细化工 同义反义 文史知识 文学知识 西方哲学 建安诗文 建筑经济 交叉科学 教师百科 教育评价 金属材料 京剧剧目 经济法学 经济科学 精细化工 决策科学 科技编辑 科学技术 孔子文化 老子鉴赏 李白诗歌 历代典故 历代绝句 历代骈文 爱情佳句 文坛掌故 历史大事 国史全鉴 名城杭州 名城临海 名城衢州 连用成语 两汉职官 领导干部 吕氏春秋 伦理百科 论语鉴赏 漫画知识 美丑大典 美军服装 美食中国 美术辞林 唐墓壁画 民间禁忌 民间文学 民族知识 名著缩微 明清西安 明清治藏 南社戏剧 宁波古韵 欧洲历史 热工技术 人口管理 人口科学 人类科学 人生哲学 儒林外史 三宝合璧 三国韬略 陕北方言 陕西烹饪 常用钢材 商业会计 尚氏易学 神州秘方 诗歌美学 石油技术 实用方法 实用公文 外国文学 外国哲学 外台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