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 文献语言学 > 正文

日僧湛奕著《淨土論注音釋》考論
文献语言学

提 要:日本江户前期淨土宗學僧湛奕所撰《淨土論注音釋》是在參考前賢研究成果,特别 是良忠《往生論注記》以及聖聰《往生論注記見聞》的基礎上,對北魏淨土高僧曇鸞所撰《淨 土論注》加以整理研究而成。此書在日本已有刊印,但似乎尚未引起足够關注,研究成果也 很少見,海外學者知之者則更少。筆者希望通過對此音義的初步考論能夠引起學界,尤其 是中國國内佛教文獻、文字音韻訓詁、古籍整理等領域學者的注意。因其不但可促進對《淨 土論注》本身乃至淨土經典的研究,而且還可擴大文獻語言學的研究範圍。另外,作爲江户 時代日僧的音義著作,其體例與内容,包括文獻徵引,自有其特色,對研究佛經音義在海外 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意義。
關鍵詞:淨土宗;淨土三經一論;淨土經音義;《淨土論注》;《淨土論注音釋》;湛奕

一、“淨土經”音義在日本


(一)淨土宗與“淨土三經一論”
淨土宗以稱念阿彌陀佛名號,求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爲宗旨而得名。東晉慧遠 (334~416)曾在廬山邀請十八高僧結“白蓮社”,同修淨業,共期往生西方,被後代奉爲初 祖,故此宗又被稱爲“蓮宗”。但真正創立淨土宗的實際上是道綽與其弟子善導。道綽 (562~645)身經北齊、北周、隋、唐四個朝代,繼承和發展了北魏曇鸞(476~542)的淨土 思想,大力提倡稱名念佛,取得了千百萬信衆的支持和回應,這是使淨土宗真正成爲一 個擁有廣泛信衆的佛教新宗派的基礎。善導(613~681)則受其業師道綽的影響,提倡專 心念佛,後到長安光明寺傳教。善導還撰有《觀無量壽經疏》和《往生禮贊》等著作,闡述 立宗之理論根據,組成了完備的淨土宗宗儀和行儀,淨土宗從而正式成立
因爲淨土宗的修行法門簡便易行,其所宣傳的西方極樂世界又極爲美好,故而在漢 土得以廣泛傳播,成爲中國佛教中影響最大的宗派之一。經過了有唐一代中國佛教發展 的頂峰之後,有些宗派逐漸失去往日光環,繁盛不再,然淨土宗卻能綿延不斷,廣爲流傳。 不僅名師輩出,五代至宋以降,淨土信仰還進一步深入民間,甚至滲透至其他宗派,許多 宗師常聯繫淨土信仰而提倡念佛的修行,以“禪淨合一”爲中心而形成的佛家各派大融合 實際上成爲宋代以後中國佛教發展的主要特色,故而“家家彌陀佛,户户觀世音”正是中 國淨土信仰流傳盛況的生動寫照。
淨土宗以“三經一論”爲其基本理論根據。“三經”爲《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 彌陀經》。“一論”乃《往生論》,也稱《淨土論》。“三經”中,《無量壽經》二卷,曹魏康僧 鎧譯,主要揭示阿彌陀佛因位的願行及果上功德;《觀無量壽經》一卷,爲劉宋畺良耶舍所 譯,主要揭示往生淨土之行業;《阿彌陀經》一卷,由姚秦鳩摩羅什譯,主要揭示淨土的莊 嚴及執持名號、諸佛護念的利益。《往生論》(《淨土論》)實際是《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 偈》的略稱,一卷,世親菩薩造,元魏菩提流支譯,主要揭示淨土之教法,贊述三經之要義。
(二)日本淨土宗舆“淨土經”音義
與其他宗派相較,日本淨土宗的正式創立相對較晚,已是平安末期。然而彌陀信 仰、淨土思想等卻早在飛鳥時代(600~710)就伴隨佛教東渡而傳入日本。奈良時代 (710~794)中期,“淨土三經一論”以及中國、新羅諸師對其的注疏,皆陸續傳入日本, 促進了彌陀信仰的普及和淨土典籍的研究。所以儘管“奈良六宗”與“平安二宗”中並無 淨土宗,但淨土思想的影響,淨土信仰的傳播,卻是早期日本佛教值得關注的現象。根 據石田茂作的研究(第160~161頁),奈良時代不僅“三經一論”皆已有傳播,《無量壽經》 之異譯、《阿彌陀經》之别譯等也混合在一起流傳。另外,有關淨土教的經論注疏有不少 也已傳來,其中特别是書寫善導《觀無量壽經》(四卷)之記事還見於正倉院文書。善導 作爲中國淨土宗的實際創始人,其所謂“五部九帖”的著述,除去《觀念法門》一卷外皆 曾傳到日本。不僅如此,甚至連“奈良六宗”中最有影響的三論宗、華嚴宗、法相宗中也有 研究淨土經典的學者,如三論宗的智光、東大寺華嚴宗學者智憬、法相宗的善珠等,皆有 多種研究淨土教典的著作。
中國傳統佛經音義中,有玄應的《觀無量壽經音義》,在其《衆經音義》卷五,慧琳則 將其轉錄收於《一切經音義》第三十二卷;另《玄應音義》卷八有《阿彌陀經音義》和《無 量壽經音義》,前者《慧琳音義》轉錄增補於第十六卷,後者《慧琳音義》轉錄於第十六 卷。慧琳在轉錄增補玄應的《阿彌陀經音義》外,也在卷三十二專爲《阿彌陀經》又重撰 音義。但是經過查檢,我們發現,玄應與慧琳有一共同特色,即他們爲三部經所撰音義之 内容皆頗爲簡單。玄應的《觀無量壽經音義》只有1條,而玄應的《阿彌陀經音義》雖有上 下二卷,但也僅有15條,而且其中有9條僅注音而不釋義。又玄應的《無量壽經音義》只爲 上卷音義,共8條。慧琳在卷十六轉錄增補玄應《阿彌陀經音義》,共有25條,增加了10條, 且各條内容有所補充。但慧琳自己爲《阿彌陀經》重撰的音義卻也僅有4條。至於《往生 論》(《淨土論》),玄應無音義,慧琳所撰音義,收於《慧琳音義》卷第四十七,目錄稱“無量 壽經論”音義,而正文則稱“無量壽論”音義。這是因爲《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除可 稱《往生論》《淨土論》外,還可稱《無量壽經論》《無量壽論》。但是,如同上述“淨土三 經”音義一樣,慧琳的《無量壽論音義》也很簡單,僅收釋《無量壽論》中5個雙音節詞。
在日本,雖然淨土宗正式成立時代較晚,但早期淨土經典的流傳以及諸宗名師直接 或間接的提倡,大大促進了淨土信仰的流傳,所以此宗一直擁有廣大的受衆群體,淨土信 仰頗爲興盛。從簡單念佛到學術研究,皆有呈現。故而隨着淨土宗的成立與興盛,淨土 宗據以立宗的“三經一論”的讀者群亦愈加廣泛。如果說,在玄應與慧琳兩位大師看來, “淨土三經一論”對漢地信徒來説,或許所需音義並不多,那麽在東瀛,無論是淨土宗派 内的僧侣,還是一般念佛的信衆,因其畢竟是作爲外語來閱讀接受的經典,而且當時日本 文字已經産生,人們的閱讀與書寫也與早期全部使用漢文有所不同,故而爲信衆閱讀“淨 土三經”的各種注釋書也隨之出現,其中以辨音釋義爲主的音義書自然也不少。水谷真 成《佛典音義書目》第三“方等部”共刊登出有關淨土三經的音義共有以下十種:
001兩卷經字釋,撰者不記,天平十二年寫
002無量壽經字記一卷
003無量壽經注字釋一卷,善珠撰
004淨土三部經音義集四卷,釋信瑞(一弘安二)撰
005淨土三部經音義二卷,附六時禮讚偈,珠光(一天正十八年)撰
006淨土三部經音義五卷,乘恩(享保一○一天明五)撰
007淨土三經字音考一卷,玄智(享保一九一寬政六)撰
008三經合注字音考一卷,玄智景耀(享保一九一寬政六)撰
009三經字音正訛考一卷,京都大學所藏據東京大學岡本保考自筆本影寫本
010三部經字引一卷,東條逢傅撰,明治十一年刊本
僅從以上書目,不難看出“淨土經”音義在日本要比在中國更爲豐富。以上只是“三部 經音義”,水谷真成《佛典音義書目》第十“諸宗部”還記有三種有關《淨土論注》的音義:
011淨土論注音釋一益,湛益(奕)撰
012淨土論注字選二卷,轉超撰
013淨土論注捃貽書二卷,輪超撰
《淨土論注》也可稱《往生論注》,是北魏淨土高僧曇鸞爲《往生論》撰寫的注釋書。 《淨土論注》非常重要。曇鸞在其注釋中主張的“他力易行道”,對後世中國乃至日本的 淨土教影響深遠。然而,這樣一部重要的淨土著作,卻在唐末佚失,流傳至日本。直到 清朝末年,因楊仁山居士之緣,纔重新回到故土,現收於《大正藏》第40册,共上下兩卷, 全名爲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婆藪槃頭菩薩造(併)注》。因爲《淨土論注》在中國 本土長久遺失,故其音義著者皆爲日本僧人,且以德川時代(即江户時代,1603~1867) 爲主。

二、《淨土論注音釋》考論


上記三種《淨土論注》音義書,江户時代已有刊本。日本淨土宗開宗八百年記念開贊 準備局於昭和四十七年(1972)將其皆收於《淨土宗全書續五》。遺憾的是,三種音義書 至今尚未引起足够的關注,即使在日本,研究成果也並不多見,海外學者則知之者更少。
本文對其中之一的《淨土論注音釋》加以考論。筆者希望通過對此音義的初步考察 而得出的一些結論能引起學界,尤其是中國佛教文獻、文字音韻訓詁、古籍整理等領域的 學者的注意,因其不但可促進對《淨土論注》本身乃至淨土經典方面的研究,而且還可擴 大文獻語言學的研究範圍。另外,作爲江户時代日僧的音義著作,其體例與内容,包括文 獻徵引,自有其特色,對研究佛經音義在海外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意義。
(一)體例舆内容
水谷《書目》所記“淨土論注音釋一益”中有“一益”字義不明。筆者認爲或乃“一 卷”之誤,但没有其他證據,故暫且存疑。
《淨土論注音釋》(一卷)是專爲曇鸞所撰《淨土論注》撰寫的音義。作者爲湛奕。 湛奕(亦作湛益)(? ~1660),字幽海,號尊蓮社,是日本江户前期淨土宗學僧,曾任武藏 (現東京)大善寺第十代住持及上野大光院第八代住持。
曇鸞的《淨土論注》從唐末就傳到日本。因爲淨土宗的興盛與廣傳,對此書加以整 理研究的著作不少。其中較爲著名的有鎌倉中期的淨土宗名僧,鎌倉光明寺開山,日本 淨土宗第三祖記主良忠(1199~1287)所撰述的《往生論注記》五卷以及南北朝室町時代 淨土宗名僧聖聰上人(1366~1440)撰寫的《往生論注記見聞》十卷。湛奕作爲淨土宗學 僧,自然也對《淨土論注》非常感興趣。據說他曾收集到《往生論注記》的七種異本,并 試着進行校勘。校勘本由其弟子門周保管,但不幸寺廟遭雷火而燒失。儘管此説難以考 證,但湛奕參考前賢研究成果,對《往生論注》進行過校勘整理,應無疑問。在其整理 過程中,自然遇見很多問題。湛奕撰著《論注音釋》,就是想試着解決校勘中所出現的各 種問題。
《論注音釋》以《往生論注》爲原文,對良忠《往生論注記》以及聖聰《往生論注記見 聞》等書中所未詮釋的難讀費解之文字加以詮釋,同時糾正古寫本《往生論注》中的一些 誤寫。其體例與内容主要有以下三點:
1.爲字詞辨音釋義。辨音釋義是中國傳統音義著作的重要特色。湛奕的《論注音 釋》也繼承了這一傳統,收釋《往生論注》中的難字難詞。作爲辭目收錄的多爲複合詞或 詞組。一般先用“××者”的形式標出,然後采用或選字(詞),或分字(詞)爲釋的方法, 對這些字詞分别加以辨音釋義。音注基本根據《韻會》。因《韻會》訓釋考證群籍,故湛 奕亦多“間接引用”而爲其釋義所用,如:
自督者:督,韻會曰:都毒切,徵清音。説文:察也。從目叔聲。廣韻:又率也,勸也, 正也。增韻:又責也,催趨也。今可用勸意。
案:以上“自督”出自《往生論注》卷上:“我一心者,天親菩薩自督之詞。”辭目爲雙音 節,但湛奕僅選釋其下字,引《韻會》標音,其後《説文》《廣韻》《增韻》等字書與韻書皆本 《韻會》所引,湛奕間接用以辨音釋義。但最後“今可用勸意” 則爲作者所下定論。又如:
滓沫者:韻會曰:滓,壯仕切,次商清音。説文:澱也,從水宰聲。又濁也。晉書:塵 滓太清。沫,莫曷切。宫次濁音。説文:水出蜀西南徼外,東南入江。從水末聲。廣韻: 水沫。增韻:又涎沫,又巳也。楚辭:身服義而未沫。(已上④)
案:以上“滓沫”取自《往生論注》卷上:“見有國土。或澐(云音)溺(江水大波謂之 澐溺)洪濤(大海波,大窂反),滓沫驚人。”辭目同樣也是雙音節,但采用分字(詞)爲 訓之法,標音釋義同上。下字“沫”下儘管未標出書名,但實仍引自《韻會》卷二十七, 用以釋義的《說文》《廣韻》《增韻》以及《楚辭》皆爲間接所引。
2.訂正古本之訛誤。前已述及,湛奕撰述此音義,實際是爲了解決自己在校核《往生 論注》諸抄本中所發現的問題,故而除了辨音釋義外,訂正古本之誤,也是此書的重要内 容之一,如:
非雨不洽者:洽,韻會曰:轄夾切,音與黠同。説文:霑也。一曰和也。注古本皆云: 洽,下拾反。拾字可寫誤。恰字叶音。恰,韻會曰:乞洽切。依之今改拾作恰。
案:“非雨不洽者”取自《往生論》卷上:“非日光不周也,亦如密雲洪霔(灌,之句反)。 而頑石不潤,非雨不洽(霑,下恰反)也。”現《大正藏》中正作“恰”。湛奕根據《韻會》, 指出“恰字叶音”,訂正古本中“拾”字作“恰”,指出此乃古本抄寫之誤。又如:
漕澠者……注古本多云澠食,石陵反。然諸字書中未見於澠字有食訓。縱有之, 亦非今意。只可澠,食陵反,石字無用也。義推聞食陵反、石陵反,叶澠音,傳寫人悮加 石字歟?又若石陵切爲正,食字無用也。左之右之一字加增失耳。今幸探得貞應元年 (壬午)五月十五日沙門青阿彌陀佛(卜云)人被開板之本,唯云澠,食陵反,無石字。 從彼本開板至當本重刊之年(寬永十七年庚辰),中間相去經四百二十年。今以彼爲指 南脱石字,可知。
案:以上湛奕是在解釋了《往生論》卷下中“漕澠”一詞後專門又加的訂正。湛奕考 察了字書,從字義與字音指出“澠食,石陵反”中的“石”應爲衍字。最後還特别指出最 初於“貞應元年”開板的《往生論注》中“唯云澠,食陵反,無石字”。這是最有力的證明。 貞應元年是1222年。據此可知,《往生論注》曾於此年開板。正如湛奕所言,此據《往生 論注》重刊的寬永十七年(1640),已相距420年之久。四百年之間輾轉抄寫,錯誤自然難 免。但湛奕能根據四百年前古本證明校勘中發現的訛誤,可見其嚴謹。而我們從另一個 角度來看,正如藤堂恭俊所指出:《往生論注》在貞應元年就有古刊本,這在文獻學上也具 有爲該書添加一筆的價值。
3.廣徵博引,力求言而有徵。以上數例,皆有文獻引用内容。湛奕繼承了玄應、慧琳 等音義大家的傳統,在解字釋詞時大量引用古代典籍,力求言而有徵。實際上,以上所舉 例,其中引用部分還比較簡單,大多數情況下,其引證部分内容很多,篇幅也頗長,稱之爲 “廣徵博引”,並不爲過,如:
服膺者:韻會曰:服,房六切,宫濁音。 説文:��。 用也。 廣韻:又事也,以服事殷。 又行也。書:説乃言惟服。又習也。漢書晁錯傳:服其水土。爾雅:又整也。服御令整 齊也。膺,於陵切,音與英同。説文:胸也。廣韻:又親也。增韻:又擊也。詩:戎狄是 膺。中庸曰:子曰回之爲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同注曰:回,孔 子弟子顔淵名。拳拳,拳持之貌。服猶著。膺,胸也。拳持而著之心胸之間,言能守也。 顔子蓋真知之,故能擇能守如此。此行之所以無過不及,而道之所以明也。五車韻瑞 曰:經服膺,同注曰:中庸拳拳服膺而勿失之矣。
案:以上辭目“服膺”取自《往生論》卷上:“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衞國,於大衆 之中説無量壽佛莊嚴功德,即以佛名號爲經體,後聖者婆藪槃頭菩薩服膺。”“服膺”一 詞出自《中庸》,在中國並不算難詞,但在日本須要解釋。湛奕詮釋頗爲詳細,上字“服” 仍引《韻會》,但與明刊本對照,發現有所删略。而下字“膺”之音注與詮釋雖也引《韻 會》,但還添加南宋朱熹《中庸集注》與《五車韻瑞》等古籍。又如:
儵焉者:儵,玉篇曰:他狄、大的、尸育三切。青黑繒,急疾也。海篇曰:倏,倏忽,犬 走疾也。亦作儵。儵同上,急疾也……焉,尤虔切。音與延同。蒙古韻音疑母。説文: 焉,鳥黄色,象形,假借爲語助也。增韻:語終辭。柳文曰:決辭也。(已上)
案:以上湛奕在詮釋“儵焉”條時,先引《玉篇》標注“儵”字音義。又引《海篇》詮釋 字義與字形。其中筆者用省略號部分,爲《韻會》内容。至於“焉”,湛奕仍按慣例引用 《韻會》,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還出現了“蒙古韻”與“柳文”等字樣。《古今韻會舉要》多 處提及“蒙古韻、蒙古韻略”,學界也指出前者有因襲後者的證據,以上例亦可爲證。而以 上“柳文”則出自《柳河東集》卷三十四。可見《韻會》引文之豐富。
湛奕引書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所引文獻大多爲“外典”,而非佛門“内典”,其中甚至 不見有玄應、慧琳乃至日僧所撰音義書。二是因爲注重辨音釋義的考證,所以廣引文字 音韻訓詁類典籍,特别是中國近代的一些韻書和字書,其中《韻會》最爲多見,其次還有 《五車韻瑞》與《海篇》等。
(二)學術價值
儘管湛奕之書只是一部淨土宗的佛書音義,但内容卻非常豐富。藤堂恭俊指出其所 徵引的文獻有四書五經、老莊諸子、《左傳》《史記》《韻會》《廣韻》《爾雅》《白虎通》《五 車韻瑞》《玉篇》等,涉略頗廣,頗爲恰當地用於“音釋”。經筆者考察,認爲《論注音釋》 的學術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多引中國近代韻書、字書,對瞭解其書原貌,對近代漢語語言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根據《淨土論注音釋》末尾的識語,可知此書寫於寬永十八年(1641)仲秋上旬。此當爲 日本江户前期,值中國明末清初。《論注音釋》是爲《往生論注》編纂的音義,而《往生論 注》又是北魏曇鸞爲《往生論》撰寫的注釋書,早湛奕之書約一千二百年。作爲寫於日 本近世的音義書,湛奕爲辨音釋義所引文獻也多爲中國近代韻書、字書以及其他文獻。 這對當時日本淨土僧俗信衆閱讀理解是適宜的。而從另一方面來看,對我們考探其中一 些韻書、字書的原貌,甚至對近代漢語語言研究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如前述及,此書音注基本根據《韻會》,經筆者初步統計,明確標明“韻會”書名的約 有70餘條。大部分即使未標“韻會”的引文,實際仍出於《韻會》,如:
墮陘陪陼者:……陼,掌與切,次商清音。 説文:丘如渚者,從��者聲。 爾雅:渚者, 水中可居之小者,丘形似之,故名陼丘。又曰:陼,掌與切,次商清音。説文:水出常山中 丘逢山,從水者聲。一曰小洲。釋名云:渚,遮也,能遮水,使廻也。廣韻:沚也,通作陼。 爾雅:小洲曰陼。小陼曰沚。(已上)注古本皆云陼如緒者,緒字可寫誤。
案:《往生論注》卷上在“墮、陘、陪、陼”各字後僅有簡單音注和義釋,而湛奕卻廣引 文獻,不僅辨音釋義,還辨析字形,訂正古本。然而其詮釋“陼”(包括“渚”)字内容,自 “已上”前,皆抄引《韻會》卷十二。此類例甚夥,前所引諸例,實際已有所體現。所以我 們可以認爲湛奕在其書中爲字詞標音釋義的基本參考書就是《韻會》。而藤堂恭俊所指 出的此書所徵引的四書五經、老莊諸子、《左傳》《史記》《廣韻》《爾雅》《說文》等,實際都 是出自《韻會》的“間接引用”。
《韻會》現一般被認爲是《古今韻會舉要》之略稱。此爲元代文人熊忠在元人黄公紹 所編《古今韻會》基礎上,删繁舉要,補收闕遺,於大德元年(1297)編纂而成。《古今韻 會舉要》的編制在形式上承用了傳統的分韻,但在實際劃分韻類和聲類時卻照顧到了當 時的實際語音。而湛奕大量采用《韻會》,應該是考慮到要讓日僧能用中國當時的實際 語音來誦讀理解曇鸞的《往生論注》。這個特色不僅在湛奕書中得以體現,筆者還注意 到幾本近世日僧所著有關“淨土三經”的音義書,如珠光撰於日本天正十八年(1590)的 《淨土三部經附六時禮讚偈音義》之體例就是根據《玉篇》以正漢字筆畫,並附載音義。 但若《玉篇》音義不合三部經旨之時,用《古今韻會舉要》《廣韻》等韻書加以補充。而據 筆者考察,實際上更多引用前者,即《韻會》。而這種特色還體現於湛奕之後,江户中期 淨土真宗本願寺派學僧乘恩所撰《淨土三部經音義》中。如此,我們或許可以認爲日本 江户時代淨土宗僧人研讀淨土經典也是參照了中國近代漢語的實際語音的。這或許也 是淨土宗能深入民間的“方便”之一。
黄公紹的《古今韻會》已佚,而熊忠《古今韻會舉要》的元明刻本又極少見,現在人們 見到的一般認爲是清光緒九年淮南書局的刻本,但錯誤不少。但是我們可以認爲《淨土 論注音釋》中所引《韻會》應該是元版,至少是明版。筆者在撰寫此文時,曾將所有例句 與明刊本《古今韻會舉要》加以勘核,大部分一致,但也有相異之處。故筆者認爲這也應 成爲今後學界對《韻會》一書展開研究的資料之一。
《韻會》爲照顧當時語音而劃分韻類和聲類,在漢語語音史上有重要價值,而且其中 大量引用古代典籍,用以標注漢字字音,詮釋字義、詞義,説明文字通假,辨析漢字形體, 爲研究文字形、音、義的關係提供了不少可貴的證據。所以儘管《淨土論注音釋》的很多 内容是“轉引”,或謂 “間接引用”(這也是近世日僧所撰音義著作的特色之一),但實際上 對近代漢語語言研究還是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
除了《韻會》以外,湛奕書還多見《增韻》和《五車韻瑞》兩部韻書名。前者基本仍屬 《韻會》“轉引”的内容,如:
上衍者:韻會曰:上,尚亮切,次商次濁音。説文:上高也。指事。廣韻:君也,天子也。 又太上極尊之稱。蔡邕曰: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耳。增韻:在上之上。
以上内容見於《古今韻會舉要》卷二十三,《韻會》中此類内容很多。《增韻》是《增 修互注禮部韻略》的簡稱,作者爲宋代毛晃、毛居正父子。儘管一般認爲作爲官修韻書, 現在已經失去價值,但是它對后世的影響頗大,其後字書與韻書多加徵引,我們通過日僧 湛奕的《淨土論注音釋》也能輾轉得出此結論。
《淨土論注音釋》還引有《五車韻瑞》。關於此書,儘管網上多有拍賣消息,既有明刻本, 也有和刻本,但研究成果並不多見。然湛奕卻是“直接引用”,即不是《韻會》的“轉引”,如:
膺,於陵切,音與英同……五車韻瑞曰:經服膺,同注曰:中庸拳拳服膺而勿失之矣。
案:此例前已出。前部分内容很長,皆引自《韻會》,但《五車韻瑞》的内容卻是湛奕 自己引用。又如:
伏,房六切。宫濁音。説文:伺也,從人犬,伺人。徐鍇曰:會意。廣韻:匿藏也。又 隱也,歷也。增韻:又跧也,偃也。又强也。五車韻瑞曰:子倚伏。同注曰:老子禍兮福 所倚,福兮禍所伏。(已上)
案:此例亦同前。前面内容引自《韻會》,其後《五車韻瑞》卻爲湛奕所引。此類引用 共有至少11例。《五車韻瑞》爲明代凌稚隆所著。此書仿陰時夫《韻府群玉》而成,對康 熙年間所成《佩文韻府》有一定影響。凌稚隆的生卒年不詳,但應是明代萬曆時貢生。明 萬曆在1573~1620年之間,比湛奕稍早。所以我們可以判斷,此書付梓後很快就傳到了東 瀛,並爲湛奕等學僧所用,由此可知東瀛當時學界對新資料的重視。
至於湛奕所引近代字書,較爲重要的是《海篇》:
航,海篇曰:音杭。户郎切。方舟也。(已上)
……海篇曰:茀,音弗。敷勿切。茀離猶蒙龍也。又草多貌。
案:類似以上引用,也屬於“直接引用”,至少有10例。《淨土論注音釋》的篇幅不長, 且大部分引自《韻會》。湛奕自己引《海篇》10餘例,應該不算少了。
關於《海篇》是一本什麽樣的書,學術界已多有討論。有學者認爲這是對明成化本 《改併五音類聚四聲篇海》的“抄襲”之作,但卻又是中國第一部商業性字典。也有學者 認爲此書應成於南北宋交替之時,最可能是金人所作。也有學者認爲金代韓道昭《改併 五音類聚四聲篇海》(又名《五音篇海》),對《篇海》進行了全面直音化改編。但無論如 何,此書收字多,皆用直音法,釋義簡潔,頗爲實用,卻是明顯特色。而且傳世近五百年 中,有多種版本出現。毋庸置疑,它也傳到東瀛日本。而湛奕書中所引,到底是什麽版 本,都有待於進一步查考。
2.注重校勘考證,對《往生論注》的文本研究具有相當的價值。《往生論注》自唐末 就失傳。直至清朝末年,因楊仁山居士請於東瀛,纔刻印流通。《淨土論注》文辭暢達而 義理深邃,深爲淨土信衆所敬奉。近現代中國僧人多有講解詮釋,甚至還有白話翻譯本 等。但大多是從弘揚淨土教義的角度而展開,注重教理教義的説明。然而湛奕的《論注 音釋》,則更多地是從文字訓詁的角度而展開,尤其注重校勘考證,故而其成果對《淨土論 注》的文本研究具有相當的價值。根據筆者考察,認爲體現於以下方面:
(1)還原古本之貌。前曾述及,湛奕撰述此音義,實際是爲了解決自己在校核《往生 論注》諸本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論注音釋》正是其成果的集中呈現,而重要的一點就 是糾正古抄本的諸多訛誤。但筆者還想强調的是:從另一個意義上看,湛奕如此做法實 際上倒是還原了古本的某些原貌。那些古本原狀即使是錯誤的,也具有一定的價值。落 合俊典、方廣錩《寫本一切經的資料價值》中曾指出:
寫本一切經的“部分文字與刻本不同,保留了該經典更古老的形態,是編纂刻本時 删除或改竄前的原本。只要認真閱讀寫本一切經,則古寫本保存的重要研究信息隨處 可見……縱然寫本一切經有許多錯字,但它們是一批體現了唐代佛教的資料”。
筆者贊同這一論點。因爲《淨土論注》自唐末就不見於漢地,現在儘管已從日本請回 並公刊,但已經過整理而並非其原狀。故而湛奕一書所作的訂正除了可幫助我們瞭解古 抄本之錯訛外,同時也能還原出古抄本的某些樣態,如:
外道軵人者:軵,韻會曰:乳勇切。半徵商音:反推車,令有所付也。一曰輕車也。 淮南子云:軵車而餉。漢馮奉世傳:再三發軵。(已上)注:古本皆云人家反。字可傳寫 誤。冢字叶音。故今改家作冢。
案:當時所傳“古本”中存有“冢、家”二字字形相似而訛寫的現象。這較爲明顯。從 字形和字音兩方面皆可考明。但另一方面湛奕所錄辭目“外道軵人”,文句不順。查檢 《淨土論注》卷一:“如來微妙聲,梵響聞十方。此二句名莊口業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興此 莊嚴?見有如來名似不尊,如外道軵(推車。人冡反)。”此顯然已是經過修訂之文。 但筆者認爲:“如外道軵(推車。人冡反)”一句中“軵”字後漏“反”字。《說文》車部: “軵,反推車,令有所付也。”而古抄本很可能漏寫“反推車”三字,故有此書“外道軵人者” 辭目。當然,這是否準確,還有待於進一步深入考證。
(2)判定義項,正字辨形。湛奕之書廣徵博引,爲其特色之一。但我們也不得不說其 徵引有時有一定的堆砌之鄙,例如湛奕引用《韻會》時,就常大段抄引,其中有些内容與 所釋字詞並無直接關係。但應該指出的是,湛奕在漢語文字、音韻、訓詁、古籍校勘等方 面造詣較高,所以他並不只是一味引用,有時也會在引用後添加自己的意見,判定準確義 項。這對後人理解《淨土論注》本文有很大幫助,如:
倚伏相乘者:韻會曰:倚,隱綺切,羽清音。説文:依也。從人奇聲。又曰於義切,音 與意同。因也,加也,恃也。伏,房六切。宫濁音。説文:伺也,從人犬,伺人。徐鍇曰: 會意。廣韻:匿藏也。又隱也,歷也。增韻:又跧也,偃也。又强也。五車韻瑞曰:子倚 伏。 同注曰:老子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已上)乘,韻會曰:神陵切。 説文:��,覆 也,從入桀。桀,黠耶。軍法入桀曰椉。徐曰:椉從上覆之也。會意。廣韻:又駕也,登 也。增韻:又跨也,治也,因也。(已上)今可用因訓。
案:“倚伏相乘”並不陌生,已有成語之用,其出處正是曇鸞的《淨土論注》,解釋二 者或倚或伏相乘密接的關係。當然其源本自《老子》五十八章:“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 伏。”淨土宗借用以詮釋因與果的關係就是倚伏相乘。因乃果之所伏,果爲因之所倚,因 果輾轉相接,無有限量。唐道綽《安樂集》卷一:“淨土勝妙,體出世間。此三界者,乃是 生死凡夫之闇宅,雖復苦樂少殊,修短有異,統如觀之,莫非有漏之長津,倚伏相乘,循環 無際,雜生觸受,四倒長溝,且因且果,虚僞相習,深可厭也。是故淨土非三界攝。”湛奕 詮釋時引《韻會》解“倚、伏”與“乘”字,然皆有多義,故湛奕特意在“乘”字後注出“今可 用因訓”,爲讀者作出準確判斷。又如:
墮陘陪陼者:……(已上)注古本皆云陼如緒者,緒字可寫誤。渚字叶訓。渚,玉 篇曰:之與切,水出中丘縣逢山。又小洲。(已上)依之,今改緒作渚。
案:上例省略號處爲湛奕引《韻會》詮釋“墮陘陪陼”的内容,但他又特意指出古本中 多有將“陼”誤寫作“緒”的現象,而根據《玉篇》,將“緒”改成“渚”字。查檢《往生論注》卷 一:“墮(敗城阜。或垂反)。陘(山絕坎。形音)。陪(重土。一曰備。父才反)。陼(如 渚者陼丘。之與反)。”《大正藏》在“如渚者”之“渚”下注曰“底本作緒”,可見已得正訓。

三、結 論


《淨土論注音釋》作爲江户時代日本僧人撰寫的一本音義著作,至今對其關注者不 多,研究者更少。本文在對其作了一些粗淺的考證和論述後,得出以下簡單結論:
(1)因《淨土論注音釋》的音義對象《淨土論注》,自唐末就在本土佚失而傳到日本, 對其進行整理研究的皆爲日本淨土學僧。而湛奕之書又是在參考其前輩學人研究成果 的基礎上所成,故作爲資料極爲寶貴。
(2)《淨土論注音釋》作爲日本近世音義著作,以中國近代韻書《韻會》以及其他韻書 和字書爲參考資料,標音釋義,糾錯正訛,既能反映出當時日本淨土宗僧俗信衆研讀淨土 教典的某些實際情況,而其所引用的豐富資料也對考察中國近代工具書本身以及近代漢 語研究都有一定價值。
(3)作爲日本僧人撰寫於江户時代的音義書,其特色頗爲明顯。如基本用漢文撰寫, 辨音釋義頗爲詳密,引用也多標出典名。這與日本佛經音義發展的綫索並不一致。
音義書在日本,起初自是傳自中國,多爲漢籍與佛典音義。其後日本人開始以此爲 範,編纂日本的音義書。所以古代佛經音義大多呈現“古風”,或謂之“漢風”,因皆用漢 文書寫,即使“和訓”内容也用萬葉假名書寫。而隨着日本文字中假名的出現,和訓内容 開始用片假名標示。而且隨着時代遞進,假名的比重逐漸增加,遂致漢文注消失,只用假 名標注音訓、義訓的體式之産生。一般來説,時代越後,假名越多,漢字越少。即使有引 用資料,也大多不標出典名。但是中世以後的幾部淨土經音義,卻反其道而行之。這是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應該成爲今後研究日本佛經音義發展的内容之一。
參考文獻
CBETA電子佛典2016,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日)岡田希雄 《淨土三經音義考》,《龍谷學報》1939年第324期。
黄公紹、熊忠 《古今韻會舉要》(明刊本附校記索引),中華書局2000年。
《淨土宗全書》續第五卷,山喜房佛書林昭和四十七年(1972)。
梁曉虹 《日本古寫本單經音義與漢字研究》,中華書局2015年。
—— 《華化佛教》,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6年。
(日)石田茂作 《寫經より見たる奈良朝佛教の研究》,東洋文庫刊行1930年。
(日)水谷真成 《佛典音義書目》,《大谷學報》昭和二十四年(1949)第28卷第2號。
(日)藤堂恭俊 《德川時代後期の往生論注末書解説—特淨土全續五卷所收本について》,《淨土宗全書》續第五卷,山喜房佛書林昭和四十七年(1972)。
徐時儀 《一切經音義三種校本合刊》(修訂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科普知识
心理健康 优生优育 休闲旅游 健身美容 饮食健康 人与自然 地球家园 海洋技术 科海拾贝 科学之迷 科技前沿 科技史话 科幻未来 神话传说 童话故事 致富指南 农用物资 生物技术 畜牧兽医 园林花卉 特产养殖 营养早餐 减肥晚餐 晚餐食谱 营养晚餐 减肥中餐 中餐文化 中餐菜谱 中餐营养 健康早餐 减肥早餐 早餐食谱 晚餐禁忌 宝石鉴定 安全生产 安装钳工 钣金技术 宝石观察 焙烤工业 变性淀粉 插花技能 车工技术 道路工程 低压电器 电气工程 电气设备 电网工程 电源技术 电站工程 淀粉科学 调味配方 发电节能 防水材料 飞机飞行 服装生产 钢铁材料 工程建设 工业工程 公路工程 管道工程 罐头工业 国际组织 国家电网 华北电网 火电工程 货运物流 机床设计 机电工程 机修钳工 基本资料 家用电器 建设工程 节约用电 金银技术 金属材料 连续铸钢 轮机工程 奶牛养殖 农村电工 配电技术 皮革工业 啤酒工业 苹果产业 钳工简明 青工车工 青年审美 肉类工业 入侵检测 食品科学 世界修船 兽医兽药 水下工程 税收制度 通信设备 统计公文 土木工程 维修电工 味精工业 文物鉴赏 物业电工 铣工计算 线损管理 鞋楦设计 烟草工业 盐业产品 冶金产品 液压技术 印刷科技 用电管理 油墨技术 轧钢技术 粘接技术 照明设计 制浆造纸 土元养殖 兔场疾病 外国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