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是民族精神、品格生成的土壤。普米族相聚时喜欢讲述先辈的故事,尤其是喜欢讲述先辈中拥有知识的人物,而家族中曾产生过一两个拥有知识的先辈会让后人面对族人时自豪万分。一个家庭、一个家族拥有的知识分子越多...[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文化教育是民族精神、品格生成的土壤。普米族相聚时喜欢讲述先辈的故事,尤其是喜欢讲述先辈中拥有知识的人物,而家族中曾产生过一两个拥有知识的先辈会让后人面对族人时自豪万分。一个家庭、一个家族拥有的知识分子越多...[继续阅读]
普米族人民虽然受生活环境所限,但十分重视民族教育。新中国成立前,在普米族聚居地区私塾教育较为兴盛,新中国成立后公办教育在普米族地区生根发芽,公立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遍布普米族聚居的地区。民族教育步入了新的征程...[继续阅读]
一、云南省普米族研究会云南省普米族研究会成立于2004年,旨在搜集整理、研究保护、继承和弘扬普米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民族民间文艺,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学会第一届领导班子由杨道群(原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党委副书记、云...[继续阅读]
一、吾昔节的文化价值吾昔节作为普米族最大的传统节日,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普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一是感恩纪念功能。吾昔节期间,各种祭祀仪式特别频繁,人们不断地...[继续阅读]
普米族先人与其他民族的商贸往来历史悠久,如:周代末期分布在川西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地带的普米族家族开始进入农耕社会,他们经营畜牧业,也在河谷热区经营农业,有的兼营养蚕丝织业或盐业。盐源县的普米族人在汉代进行小...[继续阅读]
普米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与藏族、白族、傈僳族、纳西族和汉族等都有着密切的交往,结下了深厚的兄弟般的友谊。一、与汉族交往中的关系普米族有重视学习的传统,无论在私塾教育或新中国成立后的公立教育,普米族一向很重视...[继续阅读]
杨泗清(1828~1860年),字凌源,号一泉。杨泗清年幼时秉性聪敏,喜好读书习武,“既有文才,又有武备”。到少年时代,屡试屡中,由庠生升为廪生,“才德出众,勇备过人”。杨泗清的曾祖杨理文曾任清代丽江府地方军官把总之职。祖父杨海...[继续阅读]
和亮帮(1892~1973年),兰坪县河西乡三界村东至岩村人。奶名“五生祖”,普米族“耶虽”氏族后裔。年少时跟随长兄和亮采,表兄和凤翥到维西、丽江等地读私塾,后师从剑川来的私塾先生苏儒春。和亮帮壮年时期,自办私塾,教育本地普...[继续阅读]
杨照辉,笔名季志超米,1944年生,云南兰坪人。1975年毕业于云南民族学院汉语文系,懂白、普米、傈僳、那马语和部分彝、纳西和藏语。现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译著有《普米族祭祀歌》,云南民族出版...[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