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首章接下来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徼”的意思是明晰。在逻辑学上,概念的内涵和...[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老子》的首章接下来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徼”的意思是明晰。在逻辑学上,概念的内涵和...[继续阅读]
老子的“道”概括了“文”(意象)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遵循着“对待”和“变易”的基本原则,但更突出了流动不拘的实质。“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二章)界限既因“名”而立,则世界...[继续阅读]
老子哲学的最终关怀并不止于追求趋益避损,而是超越损益、祸福的循环。他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五章)“刍狗”是先民在宗教仪式里用的道具。在祭祀时,这种用草捆扎成的偶像具有神圣的光环,被人...[继续阅读]
老子以“婴儿”立象,解说“柔”的可贵。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二十八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五十五章)从字形上看,“兒”字强调了婴儿尚未闭合的囟门,喻示着初生的婴儿向着最广大的可能性开放...[继续阅读]
老子用“气”对“柔”的观念做了进一步的阐发。他认为“致柔”可以让人重焕“婴儿”般饱满的生命力。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十章)“气”是中国哲学特有的概念之一。自然现象中的气不拘于任何固定的形态,并且可以在不同的实...[继续阅读]
老子的哲学思想长于对生命过程的整体审视。生命的特征是寻求生长、发展,实现自身的潜能和价值。“生长”可以看作是一个变得逐渐强大的过程。生命皆以强大盛壮为美善,人类之审美意识亦不外此规律。不过,不同时代、不同阶...[继续阅读]
老子美学在审美心胸的问题上,强调审美活动有助于人与欲望、知识拉开距离,增进心境的平和。本章从两个方面来讨论。本节主要讨论老子美学中有关于去除欲望、知识之患的“负”的方面,下一节则讨论其正面的“静观”思想。两...[继续阅读]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十章)老子认为,要恢复心地的光明,首要的是“涤除”——像洗涤尘垢一样,去除后天的“知”的蒙蔽。在美学的角度,就是要除掉那些令人的眼光变得单调僵硬的重重积淀。涤除的功夫让人...[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