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 宗教史 > 列表
宗教史 共有 95 个词条内容

五、三论师与二谛义

    “三论”指鸠摩罗什所译《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加《大智度论》,又名“四论”,原为印度龙树、提婆倡导的大乘中观学派的基本著作。它们在南北朝的流行,则属魏晋之后般若学的演变和延续。隋代吉藏以前,三论宗尚未...[继续阅读]

宗教史

六、《摄大乘论》与摄论学派

    摄论学派是研习和传播《摄大乘论》的佛学派别。《摄大乘论》的作者是印度无著,在中国前后有三译:北魏佛陀扇多译二卷本,陈真谛译三卷本,唐玄奘译三卷本。世亲注释此书,著《摄大乘论释》,也有三种汉译本:陈真谛十五卷本,隋达...[继续阅读]

宗教史

七、《十地经论》与地论学派

    地论学派是研究和弘扬《十地经论》的佛学派别。《十地经论》系世亲所作,是对《十地经》的解释,属早期瑜伽行派代表论著之一,主要讲述菩萨修行的十个阶位(“十地”)、八识、三身、三聚净戒、因分果分、总别同异等六相,除论...[继续阅读]

宗教史

八、《楞伽经》与楞伽学派

    《楞伽经》全名《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楞伽为山名,阿跋多罗意“入”,汉意为佛入楞伽山所说经,故亦称《入楞伽经》。作者不详,思想内容丰富,包括大乘佛教各种学说,其中以大乘有宗唯识学为主,讲“五法”、“三自性”、“二无我...[继续阅读]

宗教史

九、其他诸师

    除上述几个影响较大的学派外,还有其他较小的学派,如:俱舍师。陈代真谛译出《俱舍论》,全称《阿毗昙达摩俱舍释论》,乃阿毗昙学系统中的一部分。此论系统完整,解说简明,故原毗昙师中部分僧人转而研习俱舍。唐代玄奘再译《俱...[继续阅读]

宗教史

一、儒释之争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两教在思想领域内有过多次交锋,并在争论中交融互补。(1)沙门敬不敬王者之争西晋佛学,因名士之推崇,与玄风互相煽动,般若理趣,同符老、庄,但帝王仍无奉佛者,沙门亦多胡人。至东晋,明帝、成帝雅好佛法,安帝...[继续阅读]

宗教史

二、佛道关系

    佛教和道教在南北朝时期开始广泛流传,在思想文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它们之间既互相排斥,又互相吸收,并在竞争中发展。(1)夷夏论之争南朝宋末道士顾欢作《夷夏论》。他说:“道则佛也,佛则道也,其圣则符,其迹则反……其入不...[继续阅读]

宗教史

三、三教融合论

    一为本末内外论,二为均善均圣论,三为殊途同归论。(1)本末内外论本末内外的范畴由玄学家作了充分阐述。王弼以本末统一儒道,郭象以内外统一孔庄。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对三教融合产生了重大影响。慧远以“内外”调和佛儒,说“求...[继续阅读]

宗教史

第四节 玄学风气中成仙的道教

    道教托名黄老,方士神仙之说煽之于前,丹鼎符录长生之说惑之于后,道教哲学,也借道家之理,奠基于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受玄风之熏染而得以继续发展。东晋著名道教思想家葛洪在总结前期道教思想的基础上著《抱朴子》一书,是道...[继续阅读]

宗教史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制度化儒教

    自汉代经学形成之后,儒教学说几乎为经学所垄断,探讨儒教学说只有经学这一种表现方式,故后代对儒教理论的突破势必要借助于经学上的突破。儒教之兴亦莫不与经学之兴相关,而经学上的变化亦最能体现儒教理论旨趣的变化。隋唐...[继续阅读]

宗教史
科普知识
心理健康 优生优育 休闲旅游 健身美容 饮食健康 人与自然 地球家园 海洋技术 科海拾贝 科学之迷 科技前沿 科技史话 科幻未来 神话传说 童话故事 致富指南 农用物资 生物技术 畜牧兽医 园林花卉 特产养殖 营养早餐 减肥晚餐 晚餐食谱 营养晚餐 减肥中餐 中餐文化 中餐菜谱 中餐营养 健康早餐 减肥早餐 早餐食谱 晚餐禁忌 宝石鉴定 安全生产 安装钳工 钣金技术 宝石观察 焙烤工业 变性淀粉 插花技能 车工技术 道路工程 低压电器 电气工程 电气设备 电网工程 电源技术 电站工程 淀粉科学 调味配方 发电节能 防水材料 飞机飞行 服装生产 钢铁材料 工程建设 工业工程 公路工程 管道工程 罐头工业 国际组织 国家电网 华北电网 火电工程 货运物流 机床设计 机电工程 机修钳工 基本资料 家用电器 建设工程 节约用电 金银技术 金属材料 连续铸钢 轮机工程 奶牛养殖 农村电工 配电技术 皮革工业 啤酒工业 苹果产业 钳工简明 青工车工 青年审美 肉类工业 入侵检测 食品科学 世界修船 兽医兽药 水下工程 税收制度 通信设备 统计公文 土木工程 维修电工 味精工业 文物鉴赏 物业电工 铣工计算 线损管理 鞋楦设计 烟草工业 盐业产品 冶金产品 液压技术 印刷科技 用电管理 油墨技术 轧钢技术 粘接技术 照明设计 制浆造纸 土元养殖 兔场疾病 外国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