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方面承认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一方面努力加强与西藏地方之联系。先是1928年,十三世达赖喇嘛的代表罗桑巴桑入京谒见蒋介石,蒋即托其致函达赖:“执事适派代表罗桑巴桑到京,备述一切,藉悉法座高瞻远瞩,倾心...[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方面承认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一方面努力加强与西藏地方之联系。先是1928年,十三世达赖喇嘛的代表罗桑巴桑入京谒见蒋介石,蒋即托其致函达赖:“执事适派代表罗桑巴桑到京,备述一切,藉悉法座高瞻远瞩,倾心...[继续阅读]
自民国成立后,新疆政局即受地方军人的左右。先是1911年辛亥革命,伊犁新军响应,枪杀伊犁将军志锐(1852—1911),成立伊犁临时军政府。末代新疆巡抚袁大化(1851—1935)被迫离新前,保举原阿克苏道尹杨增新为新疆都督。杨增新练回营(穆...[继续阅读]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初期仰赖苏联援助甚殷,对于盛世才与苏联密约,只能置诸不问。苏联掌控新疆政治、军事与经济,1939年强行开采新疆独山子油矿;1940年11月,又迫订《租借新疆锡矿条约》,许以今后50年内新疆锡矿与副产矿物...[继续阅读]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汉族推翻了清政府在中国将近三百年的统治,于此之际,外蒙古宣布独立。自此,中国开始面临国家民族的认同危机。外蒙古独立起因于清末新政的利害冲突。冲突的三大事项是“移民、设官、驻军”。清末,清廷鉴...[继续阅读]
从过去的历史来看,中国和周边地区或少数民族之间看不到对等关系,中国总是以主国或上国的地位和周边维持着主权不对等的主属关系。中国的国际关系为什么是不对等的关系?从历史来看,传统中国的国际关系的内涵,正是“五伦国际...[继续阅读]
清末以来,中国国势衰颓,俄国南窥外蒙古,日本西进内蒙古日久,而蒙古地区向来地广人稀,蒙边倍感空虚,危殆日亟。为了保卫蒙古边疆,驻边大臣、将军、都统、督抚、有识之大小官员等,不断提出筹蒙改制的奏疏,甚至提出透过放垦,既...[继续阅读]
清末喀尔喀四盟王公,既对清朝政府在蒙古实施新政,尤其是对殖民、设官、练兵三事,特别感到恐慌,认为:“中国人施行新政之目的在于彻底奴役蒙古。”[1]正好此时俄国政府也为了南下外蒙古,苦无入蒙之道,遂命令其驻蒙古外交代表...[继续阅读]
1911年冬,驻华公使廓索维慈于回国时,适逢外蒙古宣告独立、求俄援助之际,俄国外交部乃派其赴蒙议约。1912年9月,他由圣彼得堡出发,密赴库伦。10月6日,他在俄领事馆与蒙古王公——总理大臣三音诺颜、外务大臣杭达多尔济亲王、内...[继续阅读]
俄国虽然公开支持外蒙古脱离中国,其实只是视外蒙古为对华外交之奇货,仅暗中允其“自治”,不许“独立”。其目的不外先向外蒙古骗取重大利权,然后为了确保其骗取之权益,以外蒙古之独立或自治作为筹码,展开胁迫外蒙古宗主国...[继续阅读]
1912年11月15日,陆征祥再度出任外交总长,决定重新与俄国驻华公使库朋斯基(B. N. Krupensky)正式展开蒙案谈判。陆征祥在库使谈判之前,即已事先拟定对俄交涉三步骤。(1) 上策:以要求先行取消《俄蒙协约》为第一步。(2) 中策:以由我提议...[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