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的客家人亦称“客人”,大多是在清代中叶以后由广东省迁移到台湾的,较闽南人晚。主要分为“梅县客”(即粤北梅县一带的人)和“海陆丰客”(即粤东海丰和陆丰一带的人),虽然这两部分客家人语言有差异,但主要...[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台湾省的客家人亦称“客人”,大多是在清代中叶以后由广东省迁移到台湾的,较闽南人晚。主要分为“梅县客”(即粤北梅县一带的人)和“海陆丰客”(即粤东海丰和陆丰一带的人),虽然这两部分客家人语言有差异,但主要...[继续阅读]
河南“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包扁食;大年初一,蹶屁股作揖。”这是儿童都背熟了的顺口溜。人们置备年货,也基...[继续阅读]
辽宁春节来临时,家家准备过年食品,杀年猪,做豆腐,包豆包,蒸馒头,磕大面果(把面团用模具磕成花、鸟、鱼、虫、人物及建筑模型,形态逼真,烤熟或烙熟),存放在大缸里。在三十那天,人们都起得很早,早饭比较简单...[继续阅读]
苏南春节以糯粉和糖做糕,叫糖年糕,有黄白之分。旧时年糕大逾尺方形,俗称方头糕,元宝样叫“糕元宝”。年夜祀神、岁朝供祖先及馈贻亲友用。食年糕的食俗,民间传说与伍子胥筑阖闾城有关,故十分盛行。现时过年前,各...[继续阅读]
湖北除夕夜家人相聚酣饮,以迎新年,并有留宿岁饭的习俗。留下的宿岁饭于正月十二日弃于街衢,以去故纳新,除贫取富。除夕夜备饭必须够吃几天,称之为“压甑饭”,又称隔年陈粮宿岁饭,并特意留下,不再弃于街衢。因为...[继续阅读]
四川年前杀年猪时,割下槽头肉(猪脖肉,刀口肉)煮熟;炒成回锅肉,招待出力帮忙之人,谓之吃“刨汤”。除夕“团年”,外出的亲人要赶回来团聚。有些地方团年时也迎神,即迎祖宗下凡与后辈同庆。这天不邀请外人,也不...[继续阅读]
广东除夕晚要吃团圆饭,阖家团聚。这顿团圆饭是一年之中最隆重最丰盛的晚餐。广东有些地方,小孩子在除夕晚饭前后,手拿一只插着线香的鸡蛋,唱着儿歌:“卖懒,卖懒,卖给年三十晚。”“卖懒仔,卖懒儿,卖俾(给)广...[继续阅读]
福建称除夕为“年兜”,称初一为“新正”。《泉州府志·风俗篇》:“除夕前一二日以豚糕相遗,谓之‘馈岁’;至夕祭先及神谓之‘辞年’;设酒食聚饮,达旦不寐谓之‘守岁’,炽炉炭烧杂木爆竹,或超而越之谓之‘过炎’。...[继续阅读]
闽西客家人从冬至前后就开始腌腊猪、牛、鸡、鸭、鱼肉。酿制黄酒。称腊月二十五为“过大年”(即开始过节之意),要准备过年的各种吃食。初一至初三谓之过年,此三天禁炊,不能下厨做新的饭菜,一般应在除夕前将饭准备...[继续阅读]
二月二在惊蛰节前后,此时天气转暖,地气上升,因此称“龙抬头”。人们开始准备农事活动。民间传说是土地神的生日,汉族以农为本,土地即“社”,是必祭的。祭社祭火(灶)一起,古谓之“社火”。分春社和秋社,春社在...[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