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食品加工和流通领域可追溯性 > 列表
食品加工和流通领域可追溯性 共有 80 个词条内容

2.3 食品供应链中的可追溯性

    近年来发生的各种食品安全事件使得人们对可追溯的关注程度大大提升:比如欧洲各国假的原产地证书以及美国公众在911事件后对于生化武器的恐惧,这些都大大推动了可追溯体系管理的进展。《通用食品法》(GFL)(EU2002)规定了一些规...[继续阅读]

食品加工和流通领域可追溯性

2.4 影响可追溯体系的因素

    可追溯通过对产品流的记录可以对产品历史情况进行检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产品在其生产和分配过程中的相关信息都被登记并且储存在数据库中,这些信息可以用于多种商业功能。可追溯体系的主要功能是获得重要的信息,包括目...[继续阅读]

食品加工和流通领域可追溯性

2.5 可追溯体系中的食品指纹模型

    通过对可追溯体系的价值评估,人们逐渐将其作为达到商业目的的一种工具。这就需要在设计可追溯体系时把商业目的作为出发点,指纹方法就是专为这种追踪与溯源体系设计的。在食品供应链中指纹方法将质量信息与相关产品结合起...[继续阅读]

食品加工和流通领域可追溯性

2.6 建立可追溯体系的步骤

    在前一部分中我们知道,参与可追溯体系的食物链或公司要有明确的动机,以便为必须履行的操作要求打下基础。在发展过程中,系统的发展要与要求的变化相一致。对可追溯性长期的研究,产生了许多工具及概念,这些工具及概念在可追...[继续阅读]

食品加工和流通领域可追溯性

2.7 案例研究

    当使用可追溯性作为优化商业运行的一种方法时,关键是要对这些商业目标作一个清晰的定义,而且要把商业目标与项目的设计阶段相结合。当运行体系中包括可追溯体系时,所采用的技术不一定突出,但是特定的商业目标却能够通过可...[继续阅读]

食品加工和流通领域可追溯性

2.8 结论

    食品指纹法是长期发展以来的见解、概念、工具的集合体,这些工具及概念已在不同项目中使用。本章对食品指纹法的一些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其不足之处引发了进一步发展。许多企业是根据外界的信号才开展对产品的追踪与溯源,这...[继续阅读]

食品加工和流通领域可追溯性

参考文献

    Bowersox,DJ,Closs,DJandStant(1999),TP,21stCenturyLogistics;MakingSupplyChainIntegrationaReality,Chicago,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Ch.10.E-faqts(2005),http://www.agrotechnologyandfood.wur.nl/nl/Producten+en+Faciliteiten/E-faqts.htm,versionofFebruary2005...[继续阅读]

食品加工和流通领域可追溯性

3.1 以质量为导向的可追溯体系的目标和利益

    从2005年1月起,在《通用食品法》的要求下,可追溯性变成了一种强制性行为。然而,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中遵循法规并不能为公司提供附加价值或者降低成本,而仅仅是提供了生产许可证。因此仅仅依靠法律的约束,对食品公司在追踪和溯...[继续阅读]

食品加工和流通领域可追溯性

3.2 供需链管理

    供需链管理可以定义如下:供需链管理(DSCM)是把消费者和供应商作为“单一整体”和对象连接起来,通过3个或者更多在理论上独立的网络,使对象自行整合和调节,最终创造价值并减少损耗的网络化管理1。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DSCM和QT...[继续阅读]

食品加工和流通领域可追溯性

3.3 产品损失和脱销程度

    我们将产品损失定义为“质量劣变而导致价值损失”,而不包括其他存货的损失,例如窃盗或损害,因为他们是与质量无关的。产品损失通常代表了存货损失的80%,所以是存货损失最重要的方面。就这方面来说,新鲜食物的产品损失是很显...[继续阅读]

食品加工和流通领域可追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