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医药膳 > 列表
中医药膳 共有 404 个词条内容

二、下法药膳

    下法药膳指具有通下大便,以排除肠内积滞、荡涤实热等作用的一类药膳。药膳所用下法多,如润下法,用于肠道枯燥所致的便秘,即由于阴液亏耗过度,引起内热,津枯肠燥,大便艰难。常用桑椹糖,处方:白糖50g,桑椹末200g。白糖用文火煎至...[继续阅读]

中医药膳

三、温法药膳

    温法药膳指具有温中祛寒作用的一类药膳用于脾胃虚寒证,症见肢体倦怠,饮食不振,腹痛吐泻,四肢不温等,常用砂仁牛肉,处方:牛肉1500g,砂仁5g,陈皮5g,生姜25g,橘皮5g,胡椒10g,葱、盐适量。上药、食物同煮,先用武火烧开后,改文火慢煮,牛...[继续阅读]

中医药膳

四、消食法药膳

    消食法药膳指具有消除食滞作用的一类药膳。用于饮食太过,以致脾胃失运、消化呆滞引起的嗳腐吞酸、痞胀恶食之症。常用三消饮,处方:麦芽(炒)10g,谷芽(炒)10g,焦山楂10g,白糖30g。上药同熬15分钟,纱布过滤取汁,下白糖趁热顿服。...[继续阅读]

中医药膳

五、补法药膳

    补法药膳指具有增强体质、改善机体虚弱状态作用的一类药膳,适用于一切虚证。在辨证施膳时,还应辨清证候的性质,分别采用不同的补法,气虚补气,血虚补血,阴虚滋阴,阳虚补阳等。补法药膳因其性味平和,多可长期服用。且其既可扶...[继续阅读]

中医药膳

六、理气法药膳

    理气法药膳指具有疏畅、调理气机作用的一类药膳。适用于气机阻滞或气机逆乱的证候。人体气候源出于中焦,为肺所主,外护于表,内行于里,升降出入,周流全身,一旦运行失常,就会产生各种疾病,如朱丹溪所言:“气血冲和,百病不生...[继续阅读]

中医药膳

七、祛湿法药膳

    祛湿法药膳指具有祛除湿邪作用的一类药膳。临床上有外湿、内湿之分。外湿多因淋雨涉水,或久居潮湿之地,以致体表感受湿邪所引起。症见寒热起伏,头痛重胀如裹,肢体疼痛、沉重,或身面浮肿等症,药膳常用祛散外湿法;内湿多因长...[继续阅读]

中医药膳

人参

    【基原】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性味与归经】甘、微苦,温。入脾、肺经。【功能与主治】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用于劳伤虚损、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如食少、倦怠、虚咳、喘促、自汗、惊悸、健忘、眩晕...[继续阅读]

中医药膳

党参

    【基原】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的根。【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脾、肺经。【功能与主治】补中、益气、生津。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两虚、疲倦乏力、食少便溏、脱肛等。【用量与用法】9~30g,炖、蒸、煨、煮、熬。【宜忌】有实邪、...[继续阅读]

中医药膳

西洋参

    【基原】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凉。入心、肺、肾经。【功能与主治】生津止渴,益肺养阴,清退虚热。用于津气亏虚、久嗽、失血而伴咽干口燥者。【用量与用法】1~6g,噙、泡、蒸、炖。【宜忌】脾胃...[继续阅读]

中医药膳

黄芪

    【基原】为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古黄芪等的干燥根。【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入肺、脾经。【功能与主治】生用: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用于自汗、盗汗、麻木、浮肿等。炙用:补中益气。用于内伤劳倦、气衰血虚之证,如泄泻、脱肛、...[继续阅读]

中医药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