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把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一方面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孟子把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一方面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继续阅读]
孟子把伦理与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无论统治者或被统治者,都应该重视道德修养。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继续阅读]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因此人只要反求诸...[继续阅读]
天人关系问题是先秦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经过儒、墨、道各家的一般探讨,逐步深入到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荀子在总结诸家时,弃其所“蔽”,扬其所“见”,凝炼出“明于天人之分”的辩证观点:一方面,把道家学派...[继续阅读]
荀子从与孟子不同的方向继续和发展了孔子所创立的儒家伦理思想,提出了一种以性恶论为基础,以礼为核心,以“化性起伪”为手段的伦理学说。他摆脱了天命论的影响,从人的自然欲望上寻找道德的根源。荀子认为,人性是先天而生、...[继续阅读]
孟子与荀子,同属儒家,同宗孔子,故二子的主张相同之处很多,但分歧也格外明显,主要表现在人性论上的性善与性恶的对立。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仁义礼智是人心所固有的,是人的“良知、良能”。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继续阅读]
《论语》是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书。其中,间有孔子弟子的话。成书于战国初期。汉代人对该书多作为传,宋以后列为经。“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2000年中,一直是中国的初学必读书,流传很广。《论语》传至西汉,有三种本子...[继续阅读]
昭帝元始六年召开了盐铁会议,就武帝以后国家政策和政治指导思想展开辩论。辩论的一方是从武帝时起长期当政的法家代表人物御史大夫桑弘羊,一方是儒家思想的忠实信徒贤良文学。孟子思想和荀子思想都是儒家思想,但孟子思想...[继续阅读]
中国的历史学渊远流长,“六经皆史”,中国古代最优秀、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典籍:《易》、《诗》、《书》、《礼》、《乐》、《春秋》,无不具有历史著作的性质。而《春秋》作为第一部据说由孔子制作的编年历史著作,更具有莫大的...[继续阅读]
盐铁会议上,儒家思想向法家思想展开进攻,到元、成时期,今文经学及其阴阳灾异思想就取得了全面的统治地位。西汉末年,古文经学抬头。今古文经学的区别,按周予同《经今古文学论》的分疏,古文经崇奉周公、尊孔子为先师、认孔...[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