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词典 > 历代绝句 > 列表
历代绝句 共有 2262 个词条内容

云安阻雨

    戎昱日长巴峡雨濛濛,又说归舟路未通。游人不及西江水,先得东流到渚宫。如题目所示,这是诗人自蜀中归故乡荆南,至云安(今四川云阳县)时因久雨水涨不能行船而作的诗题。“日长巴峡雨濛濛”,首句言旅途多雨,使人愁闷。三个意象...[继续阅读]

历代绝句

韩舍人书窗残雪

    戎昱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这首诗写作者在雪后的清晨拜访朋友。韩舍人,官居舍人,不详其名。诗中既咏残雪,更赞友人苦读。首联诸景皆因“风”而生。是风将遮天蔽日的寒云席卷而去...[继续阅读]

历代绝句

采莲曲

    戎昱涔阳女儿花满头,毵毵同泛木兰舟。秋风日暮南湖里,争唱菱歌不肯休。《采莲曲》是乐府《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写水国风光和妇女采莲。同题作品有许多名篇。如王昌龄的“乱入池中看不见”便以花人融一、藏而不露称著...[继续阅读]

历代绝句

塞上曲

    戎昱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山头烽子齐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这首诗所展现的是塞外军旅中一种异样的生活场景。北方的胡风呼啸着横扫大地,野火趁势从一个山头烧向另一个山头。诗人一开始便把读者引入塞外前沿的...[继续阅读]

历代绝句

塞下曲

    戎昱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至关东。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这是一首格调独异的凯旋之歌。前两句起启分明,直述征人扫清塞外战乱,得胜归来,回到玉门关内。后二句,诗人没有写“醉和金甲舞”(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继续阅读]

历代绝句

宿永阳寄璨律师

    韦应物遥知郡斋夜,冻雪封霜竹。时有山僧来,悬灯独自宿。此诗是诗人为滁州刺史时所作。永阳,今安徽来安县,在滁州东北。璨律师,即恒璨,僧人。律师,僧徒善解戒律者之称。《涅槃经》中说:“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说,是名律师...[继续阅读]

历代绝句

怀瑯琊山深标二释

    韦应物白云埋大壑,阴崖滴夜泉。应居西石室,月照山苍然。题目是《怀瑯琊山深标二释》,但诗人既不因自己思念友人而悬想对方也在怀想自己,如《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所写:“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继续阅读]

历代绝句

闻雁

    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这是诗人于滁州刺史任上写的一首秋夜思乡之作。诗的前二句先抒写归思。首句“故乡渺何处”,问而不答,具有引人入胜之妙。“故园”指诗人的故乡长安。长安与滁州相隔...[继续阅读]

历代绝句

登楼

    韦应物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跎。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此诗是诗人为滁州刺史时写的一首登临诗。首句点题,是个陈述句。“日”字写明诗人几乎每天都要登楼远眺。登楼远眺,或是为了观赏四周风景,以陶冶性情;或是为了在大自...[继续阅读]

历代绝句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这首秋夜怀人诗,作于诗人为苏州刺史时。邱二十二员外即丘丹,当时正隐居于临平山炼丹学道。诗人在晚年,无论在滁州、江州还是在苏州,都是过着独身生活,因而,他常喜欢在...[继续阅读]

历代绝句
词 典
论语孟子 中国学术 哲学著作 爱犬养护 百花百话 百科合称 保定庙会 北大百联 哺乳动物 军事常识 人文常识 艺术常识 中外名人 重大事件 藏传佛教 三峡昆虫 城市供热 传世名方 词名索引 大历诗略 大学历史 当代科学 东方文化 东方文学 冬虫夏草 法律文书 佛源语词 福州方言 港口经济 高等数学 公共关系 公证律师 古今谋略 古钱百咏 古诗百科 古诗评译 古文鉴赏 关东文化 广播电视 国防经济 国际关系 国际金融 国际政治 国史纪事 汉代长安 汉英经贸 汉族风俗 河南蜻蜓 赫章彝族 红河彝族 湖湘文化 画说西藏 环境科学 环球地名 皇帝内经 皇权兴衰 皇权兴衰 黄帝内经 黄节诗学 机械加工 蓟州风物 民间疗法 精细化工 同义反义 文史知识 文学知识 西方哲学 建安诗文 建筑经济 交叉科学 教师百科 教育评价 金属材料 京剧剧目 经济法学 经济科学 精细化工 决策科学 科技编辑 科学技术 孔子文化 老子鉴赏 李白诗歌 历代典故 历代绝句 历代骈文 爱情佳句 文坛掌故 历史大事 国史全鉴 名城杭州 名城临海 名城衢州 连用成语 两汉职官 领导干部 吕氏春秋 伦理百科 论语鉴赏 漫画知识 美丑大典 美军服装 美食中国 美术辞林 唐墓壁画 民间禁忌 民间文学 民族知识 名著缩微 明清西安 明清治藏 南社戏剧 宁波古韵 欧洲历史 热工技术 人口管理 人口科学 人类科学 人生哲学 儒林外史 三宝合璧 三国韬略 陕北方言 陕西烹饪 常用钢材 商业会计 尚氏易学 神州秘方 诗歌美学 石油技术 实用方法 实用公文 外国文学 外国哲学 外台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