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黛云重视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她认为,在全球化语境下更新自己的文化,在现代语境中重新发现自己,都必须寻找他种文化参照系以反观自身,因此,异质文化之间的文学是一种互识、互证、互补的关系。她指出,“异质文化之间不一...[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乐黛云重视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她认为,在全球化语境下更新自己的文化,在现代语境中重新发现自己,都必须寻找他种文化参照系以反观自身,因此,异质文化之间的文学是一种互识、互证、互补的关系。她指出,“异质文化之间不一...[继续阅读]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文学开始进入了“后新时期”,乐黛云开始意识到,中国学术界呈现出了新的况貌。乐黛云便生活在这样的国学热潮之中,然而,她始终保持思想的清醒和精神的独立:一方面支持和倡导中国国学的兴盛,然而另...[继续阅读]
在完成论文《中西诗学中的镜子隐喻》之后,乐黛云进一步拓宽视线,将心力倾注于中西诗学的对话之中。1993年,乐黛云针对这一方面的课题,发表了数篇重要的文章:《文化转型与中西对话》(发表于《世纪风》)、《一次汇通古今中外诗...[继续阅读]
1993年,乐黛云作为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的一员,与北京大学古典文学教研室、美学研究室以及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部分成员一起,探讨完成了一部对中国甚至全世界诗学的发展具都有着重要意义的巨作——《世界诗学大辞...[继续阅读]
20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着空前的时代巨变,世界日趋全球化、多元化,文化自然也不可避免地经历转型,否则原先普遍的“霸权主义文化”或封闭的文化只会造成全球化发展的不平衡和隔离。而这种转型不是暴力所能改变的,只有通过多元...[继续阅读]
2007年,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76岁的乐黛云依然笔耕不辍,她在一篇文章《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中提到,20世纪中期以来的中国社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浪潮。毛泽东时代开始提出纯粹的中国梦,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邓小平将...[继续阅读]
2010年,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这一天又是一个教师节,北京大学中文系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系庆,同时也是高端学术讲座——鲁迅人文讲座开讲的日子,主讲人是乐黛云。当天乐黛云讲演的题目是《文学:面对重构人类精神世界的重任》,北...[继续阅读]
2012年,乐黛云在《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面对比较文学的未来》。在乐黛云看来,21世纪呼啸而至,第一个十年也以风驰电掣的状态,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时代面貌。同样也是这一年,乐黛云在北京大学做了一个非...[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