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 物 > 季羡林传 > 列表
季羡林传 共有 30 个词条内容

离家赴德

    1935年8月1日,季羡林终于在不舍、无奈、决绝中离开了破败的家,老亲、少妻、年幼的子女,面对需要他却又极其宽容通情的家人,季羡林只能强把眼泪咽下,头也不回地上了车。先乘火车到北平,因为要办理出国手续。到北平以后,季羡林...[继续阅读]

季羡林传

初抵德国

    1935年9月14日早晨8时,火车抵达柏林,长达10天的长途旅行终于结束了。经过长途跋涉,季羡林疲惫异常。但是初抵柏林的新鲜感马上取代了疲劳,他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充满了好奇与兴奋。清华的老同学赵九章等在车站迎接季羡林他们一...[继续阅读]

季羡林传

路的选择

    在德国,季羡林生活上算是一帆风顺,可在选择要走的道路方面,也就是选择学习的专业上面却实实在在地费了一番心力。季羡林初到哥廷根时就有学古文字的想法,但这只是朦朦胧胧的念头,不十分成熟。究竟学哪一种古文字,季羡林自...[继续阅读]

季羡林传

有家难回

    多年夙愿终于得偿,季羡林随即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国和家。但是,1942年德国政府承认了南京的汪伪政府,国民党政府的驻德公使馆被迫撤到瑞士。季羡林要回中国就必须转道瑞士。他考虑再三,决定先到柏林,找中国同学商量一下。他到...[继续阅读]

季羡林传

哥廷根的中国人

    战争结束了,苦难到头了,曾经阻挠季羡林回国的困难不存在了,季羡林的回国梦终于可以成真了。包括季羡林在内的中国留学生一起商量,决定先到瑞士去,然后再从那里回国。在当时,这似乎是唯一可行的回国路线。哥廷根是小城,这里...[继续阅读]

季羡林传

回国之路

    要离开德国了,要离开哥廷根了,要离开这个生活了10年的地方了。季羡林心中有太多的不舍,离情比当年离开家乡时还要浓烈缠绵。离开家乡时,他清楚明白地知道,过一段时间必然是会回来的,但离开哥廷根,却不知道今生今世还有没有...[继续阅读]

季羡林传

北大执教

    怀着万分复杂的心情,季羡林来到上海,生活暂时没有着落,只能寄居在好友臧克家的家里。这时,季羡林听说儿时的同学李长之在南京国立编译馆工作,于是又辗转来到南京。可到了南京,季羡林还是无处容身,只能住在李长之的办公室里...[继续阅读]

季羡林传

坎坷遭遇

    1955年,季羡林的叔父在济南病故。又过了几年,季羡林才将婶婶老祖、妻子德华及儿子延宗、女儿婉如接到北京,此时他已经52岁了。季羡林漂泊了大半辈子,有一半以上的时光过的都是苦行僧般的学人生活,在他年过半百之时,才终于阖...[继续阅读]

季羡林传

《罗摩衍那》

    也许是季羡林在批斗中的“优异表现”,他被“全解放”了。漫漫长夜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这时,已是1970年的旧历元旦,就是春节了。季羡林被分配到35号楼当门房。他的第一个任务是看守门户,第二个任务是传呼电话,第三个任务是收...[继续阅读]

季羡林传

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给季羡林带来巨大创伤的“文化大革命”虽已远去,但他却从未忘记过这一残暴、混乱的时期。从1976—1992年的16年里,他反思、观察,进而困惑、羞愧。他先是痛恨自己在政治上迟钝得如同一头蠢驴,对这一场中华民族的浩劫,将国家经...[继续阅读]

季羡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