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 物 > 马承源传 > 列表
马承源传 共有 69 个词条内容

征集吴王夫差盉

    自1990年在香港买回晋侯鼎,马承源开始高度关注香港的文物市场。1995年底,马承源与上博副馆长汪庆正在香港期间,又在荷里活道的古玩店发现一件极有收藏价值的青铜器。那是一件春秋晚期的青铜盉,肩部刻有“王夫差吴金铸女子之...[继续阅读]

马承源传

重见天日的战国交龙纹鉴

    2012年10月,上海《文汇报》刊登了一则题为《战国“交龙纹鉴”在沪重生》的消息。消息称,一件距今2000多年的青铜交龙纹鉴原先破损成89片碎片,且器身缺损三分之一,经过上海博物馆修复专家们16年的努力,最终完成了修复,即将以完整...[继续阅读]

马承源传

楚简初现

    马承源晚年多次到香港为上博征集文物,硕果累累,所获甚丰。短短几年,他在香港古玩市场为国家征集了300多件珍贵文物,除青铜器外,还包括石刻、玉器、印章、陶瓷等,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后来引起轰动的战国楚竹书。1991年,上海博物馆...[继续阅读]

马承源传

脱水保护

    1994年5月,第一、二批竹简运抵上海博物馆。马承源立即着手组织修复人员检查竹简的现状。当时发现有少量断简散落开来,多数竹简和泥水胶合在一起,稍一显露于带紫外线的光源中,已是棕色的简体会迅速变成黑黄色,若含水量不充分...[继续阅读]

马承源传

艰苦的释读

    脱水保护后,艰苦的解读工作随即开始。竹简上的文字很小,字形的工整和潦草程度也不相同,字迹看起来很费神。为了看清笔划,上博购置了一台高精度的电子数码显微仪,逐字进行了放大百倍的观察。显微仪操作灵便,字迹笔画纤毫分...[继续阅读]

马承源传

整理出版

    2000年10月,马承源参加了在北京大学召开的“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许多与会者都对上博所藏的这批战国楚竹书非常感兴趣,要求上博尽快发表整理材料。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竹简辞文内容太多,提出了边释读边发表、陆续出版的要...[继续阅读]

马承源传

与青铜器之乡宝鸡的缘分

    马承源与宝鸡出土的青铜器缘分很深。他曾在《宝鸡的青铜器及未解之谜》一文中写道:“宝鸡是我年轻时代就仰慕的地方,因为那里出土了大量非常有价值的青铜器。出于对宝鸡的‘神往’,在20世纪50年代末,我就专程去宝鸡参观过青...[继续阅读]

马承源传

慧眼识何尊

    1975年,马承源赴北京参加赴日本中国出土文物精品展的筹备工作,当时的办公地点在故宫武英殿出国文物展览处。展品中有一批从陕西宝鸡调集来的青铜器,其中有一件西周早期的方尊,外观雄伟精美,气势不凡。这件铜尊出土于1963年...[继续阅读]

马承源传

破解双音钟的秘密

    1978年,上海博物馆为宝鸡新出土的一套秦公钟作除锈处理,马承源全程参与了这一工作。除锈之后,试着敲击这组编钟,音色异常纯正清亮,而且可以很清楚地听到一个钟有两个完全不同的声音。马承源等人对这个发现吃惊不已,又请人用...[继续阅读]

马承源传

考察杨家村窖藏

    2003年初宝鸡杨家村青铜器窖藏的发现是当年考古界的一件大事。当年1月19日,宝鸡眉县马家镇杨家村的五位村民(王宁贤、王拉乾、王明锁、王勤宁、张勤辉)在本村砖场取土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个2700多年前的青铜器窖藏。陕西省文物...[继续阅读]

马承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