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能够以一敌五,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知识分子朋友的支持,而《明报》能获得知识分子的认同,还是在副刊“自由谈”创办之后。《明报》的副刊最初以休闲生活类信息为主,从“五月人潮”后,逐渐转向严肃话题。金庸创办“自由...[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明报》能够以一敌五,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知识分子朋友的支持,而《明报》能获得知识分子的认同,还是在副刊“自由谈”创办之后。《明报》的副刊最初以休闲生活类信息为主,从“五月人潮”后,逐渐转向严肃话题。金庸创办“自由...[继续阅读]
金庸主管《明报》的编务,他的小说主要发表在《明报》副刊上,而《明报》创办以来,一直非常在意副刊的内容,在报纸转型前,副刊是报纸的主要亮点;报纸转型后,金庸对副刊一样着意。对《明报》管理层来说,副刊有特定的意义,并不...[继续阅读]
1964年,《明报》在香港报界建立起独特的风格,尤其在知识分子心目中地位甚高。身兼《明报》社长、总编辑、主笔的查良镛,与他在武侠小说界一样,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短短五年,报社条件大大改善,财政大有盈余,各方面都走上正规。...[继续阅读]
“文化大革命”十年,金庸的小说创作和他的《明报》事业都达到了高峰。现实的政治给金庸刺激和灵感,对小说人物的挖掘,让他的评论更为准确和犀利。1965年开始,《明报》以及时独到的报道,在香港报界独领风骚,大放光芒。《明报...[继续阅读]
1967年,香港发生了对《明报》及金庸展开的攻击行为,进一步引起知识分子的关注。其中向《明报》主事人寄炸弹邮包,偷换《明报》出版内容等,一经报道,立即引起众多读者的同情,《明报》支持者纷纷谴责激进派的行为,金庸因为支持...[继续阅读]
进入20世纪60年代中期,金庸一边笔战,一边写武侠。此时,他创作出了比《射雕》三部更为精彩的小说,完成于1967年的《天龙八部》在结构安排和叙事节奏方面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在武侠小说领域,放眼现当代华语长篇小说,没有...[继续阅读]
《侠客行》创作于1965年,在《东南亚周刊》上连载,这时金庸的小说技巧已臻于化境,悬念设置、矛盾冲突、情节推进,可谓环环相扣,故事发展常出人意料,读者或能明白其中的关节,而身处故事中的人物则懵懵懂懂,情势危急时,不禁为他...[继续阅读]
金庸有好几部小说在海外报章上连载,当时香港局势不稳,明报集团做了多手准备。1967年3月18日,《明报》与新加坡商人梁润之合作创办了新、马两地的《新明日报》。梁润之为董事局主席,金庸为副主席。每个月《明报》拨一部分钱到...[继续阅读]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金庸笔战左派群攻,被称为“香江第一健笔”。《明报》上的政论、分析,掷地有声有理有力,《明报》政论之成功,主要是金庸对大陆的政治走向总能作出八九不离十的预测。现实中发生的种种促使他思考中国...[继续阅读]
《鹿鼎记》封面 《鹿鼎记》是一部奇书,有人称之为“反武侠小说”,有人称之为“政治小说”。厚厚五卷,以清康熙初年为背景,用一个虚拟的人物描绘出中国政治文化下的官场百态。书中主人公韦小宝成为混得开的代名...[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