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 物 > 贺敬之传 > 列表
贺敬之传 共有 25 个词条内容

叹息声中出生

    世界上最长也最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于明万历年间改道流经台儿庄,水路运输的便捷,使得这个鲁东南水城,慢慢成为富甲一方的水旱码头和商贸重镇。清朝初年,一天,沿着运河缓缓走来几位器宇轩昂的中年人。他们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当...[继续阅读]

贺敬之传

初识苦难

    穷苦、凶年下成长着的幼年敬之过的日子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饥寒交迫。北方的冬天寒风肆虐,小小的茅草屋四下漏风,贺敬之冻得直哆嗦,母亲心疼地把他搂在怀中。母亲的棉袄其实既单薄又破旧,根本无法御寒,她是用自己的体温来...[继续阅读]

贺敬之传

小荷才露尖尖角

    贺敬之很快到了上学的年龄,父亲把他送进村里的私塾。上学前,母亲再三叮嘱儿子要好好读书,长大了做个有本事的人,贺敬之牢记母亲的教诲,学习非常努力。由于贺敬之很小就在父亲的指导下临帖写字,字写得比一般孩子都好,私塾里...[继续阅读]

贺敬之传

最小师范生

    1937年秋,不足13岁的贺敬之以优异成绩毕业,下一步该何去何从?贺父实在无力继续供儿子求学,这次还是大祖父贺祖尧拿主意。他建议贺父:“敬之读书这么有天分,不继续求学实在太可惜,就让他和绅谟去考兖州简师吧,那里不收学费,每...[继续阅读]

贺敬之传

找学校去

    贾汪火车站,一大群背儿牵女的难民焦躁地等待火车的到来,四名身穿军训服装的少年和一个年纪稍大些的青年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对远方的憧憬,他们就是贺敬之和他的四个伙伴,准备搭乘火车前往湖北。火车虽然...[继续阅读]

贺敬之传

辗转梓潼

    贺敬之在湖北安定下来没多久,时局更加动荡不安。国民政府消极抵抗政策的结果是国土接连沦丧,无数国人丧失性命。仅南京一城,日寇大屠杀造成约30万中国军民被害,侵略者的兽行使得世界舆论为之震怒。长期饱受战争折磨之苦的...[继续阅读]

贺敬之传

奔向延安的小长征

    1940年春,4月的蜀地依然春寒料峭,薄雾中走出四个青年人,他们急匆匆离开梓潼,奔向剑门关,这四个人就是贺敬之、李方立、吕西凡和程芸平。一出梓潼县城,瘦长脸的程芸平慢慢停下脚步,他严肃地跟伙伴们讲起前行路上可能遇到的困...[继续阅读]

贺敬之传

破格进鲁艺

    经过八百里崎岖山路的艰难行进,目的地延安终于出现在眼前。贺敬之看到一孔孔窑洞里闪烁着晕黄的灯火,一阵阵的笑声夹杂着热烈的讨论声不时传入耳畔,车上的年轻人使劲儿探出头去想看个究竟,他们既眼热又向往。他们先被安排...[继续阅读]

贺敬之传

“小马雅可夫斯基”

    鲁艺设戏剧、音乐、美术、文学四个系,各系除专业课外,政治理论和文艺理论为共同课,学制为3年(实习除外),并附设文工团、实验剧团、歌舞团、美工团等。当时的鲁艺名家荟萃,曾在鲁艺任教的著名文学艺术家有茅盾、冼星海、艾青...[继续阅读]

贺敬之传

歌曲《南泥湾》创作的前前后后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贺敬之更加热忱地投入到诗歌创作中去,他反复思索着诗歌如何为普通大众所接受、所喜爱。很快,他找到了路子,之后的一首《给土地和牛拉拉话》更加口语化,也更贴近农民生活:土地啊,我要给...[继续阅读]

贺敬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