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帧照片、一辑影像,为我们把流逝的瞬间凝固成珍贵的永恒。透过它们,我们还能看到取景器前某双专注的、观察世界的眼睛,所有复杂充沛的情感体验汇集在眼前小小的格子里,被某种沉静庄严的姿态定格下来。有位美国画家说过...[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一帧照片、一辑影像,为我们把流逝的瞬间凝固成珍贵的永恒。透过它们,我们还能看到取景器前某双专注的、观察世界的眼睛,所有复杂充沛的情感体验汇集在眼前小小的格子里,被某种沉静庄严的姿态定格下来。有位美国画家说过...[继续阅读]
小桥下的流水静静地流过古镇人家。每年秋季,田野里飘散着熟悉的菊香。在绿树掩映的小巷深处,有一座古老的大院子。双扇大门,门上的铜钉很耀眼。门槛儿很高,门柱很粗。从大门往里有好几道小门,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庄严肃穆。...[继续阅读]
光和影在童年徐肖冰的眼前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只是,等待着他的现实生活却并非如一场电影那般新奇美好,死亡与贫困的阴影正在步步逼近。首先,是父亲的去世。作为全家的顶梁柱,这个老实本分的男子尽管正值壮年,却已被生活...[继续阅读]
1932年,徐肖冰16岁。母亲托娘家的兄弟想办法,给他找个地方“学生意”去。徐肖冰的七舅毛耀翔当时在上海的天一影片公司工作,于是,因了七舅的引荐,徐肖冰从此与影像结缘。“我跟在舅舅的后面,舅舅的身材很高大,态度也很威严...[继续阅读]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意识的觉醒,观众纷纷投书,向电影界提出“猛醒救国”的劝告,要求拍摄抗日影片,反对神怪武侠片的泛滥。在这样的情势下,30年代的电影界便开始出现了反映抗日斗争、表现现实...[继续阅读]
在开往武汉的船上,望着滔滔的长江水随船的轰鸣奔流而去,此刻,沉浮在动荡时局里的两个人的心情,也一如波涛般起伏不定,充满了迷惘与不安,同时也抱有对未来的一些模糊的期许。在前方等待着他们的究竟是什么?他们的摄影之路又...[继续阅读]
不久,在上海的吴印咸收到一封信,那是徐肖冰偷偷寄去的。徐肖冰要吴印咸从上海发一封电报,假说徐肖冰的祖父病故,需要孙子回去料理丧事。吴印咸照办了,徐肖冰便以此为借口请假回到了上海。一到上海,徐肖冰就写了一封辞职信...[继续阅读]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正是中国电影蓬勃发展的辉煌舞台,是电影演员特别是优秀的女演员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的开始。透过徐肖冰的镜头,我们可以对那个时代有些神奇和浪漫的中国电影与中国电影人投以新鲜的一瞥。《桃李劫》由袁...[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