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 物 > 周宝芬传 > 列表
周宝芬传 共有 11 个词条内容

第一章 辛酸“华工”成就了阿爷的杂货铺

    开平西南,多有小山,形同蚬壳,故曰蚬冈。近代起村民大多或被迫或自愿远涉重洋谋生。周宝芬的爷爷靠为 “华工” 侨民 “飞鸽传书”和“汇兑”,殷实了家境;他的父亲靠开发碱业,让家声远播岭南。他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含着金钥匙...[继续阅读]

周宝芬传

第二章 从岭南大学走出来的源昌“少帅”

    骨子里刻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岭南人民,无论身在何方都穷尽一切救国。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科技救国,捐资救国,他们以世界各国人民无法想象的各种救国方式推动了创建新中国的进程,重塑了中华民族...[继续阅读]

周宝芬传

第三章 广州率先实行公私合营的带头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新中国诞生,中国人从此站起来,然而国力薄弱,百业待兴,被推翻的国民党反动政权伺机破坏,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更是悍然把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我国鸭绿江畔。值此关键的历史时刻,作为一个爱...[继续阅读]

周宝芬传

第四章 有幸成为工商联“少壮”委员

    广府文化根在中原,魂在珠江三角洲。几千年来,中原文化一直是尚农轻商,而偏居岭南地区的广府文化则是农商并重,这是临江靠海的缘故,是捕捞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的缘故,是航运与开放先发优势使然。周宝芬承蒙祖父和父亲的引领...[继续阅读]

周宝芬传

第五章 挂帅修建了一个农场和一个水库

    古代中原草莽,人民稀少,历史上素有“田野辟,户口增” 的说法。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开垦荒山种植粮食的想法亦盛行。1958年起,周宝芬奉命修农场、水库,到1962年结束。岁月悠悠,50年转瞬即逝,当年参加农场和水库建设的人,不...[继续阅读]

周宝芬传

第六章 相信自己,总会有出头之日

    《孟子》 曰: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周宝芬在 “国家好,民族好,自家才会好” 的家国情怀熏陶中成长起来,深知只有把“小家” 和 “国家”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才能从中感悟“舍小我成大我” 的...[继续阅读]

周宝芬传

第七章 首开全国尚未完全开放接受爱国港商捐资的先例

    “分其私以与人为公” 就是“正直无私,为大家谋利益”。自从带头公私合营成为公家人后,周宝芬就再也没有把自己当成是“党外人士”。在他心中除了公家利益还是公家利益,所以对公家的事特别上心、有心、用心。粉粹 “四人帮...[继续阅读]

周宝芬传

第八章 全程参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筹建

    成功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周宝芬与荣毅仁先生在香港的一次偶遇,使他成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后更名为 “中国中信集团公司”) 的筹备董事和董事,全程参与了这个曾被邓小平赞誉为中国在对外开放中的一个窗口的...[继续阅读]

周宝芬传

第九章 成功创办广州境外首家“窗口”企业

    按照港事港办” 的原则,广州在香港创办广州第一家境外 “窗口” 企业——越秀企业有限公司,掌握开放引进的 “主动权”。已经在现代香港浸泡了几年、熟悉经营管理、人脉又广的周宝芬终于再次有了用武之地。利用香港的海外...[继续阅读]

周宝芬传

第十章 圆了心中岭南大学在广州复办的梦

    “一日岭南人,一生岭南人。” 周宝芬在岭南大学前后读了5年,1949年7月毕业,1950年离校。如今70年过去了,他始终坚守爱国爱校爱校友和创新进取的岭南精神,永远把自己视为一名岭南大学的学生,一日就读,终身就读,一生践行岭南情。...[继续阅读]

周宝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