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 物 > 郑板桥 > 列表
郑板桥 共有 96 个词条内容

穷秀才逃债流寓

    关于郑板桥中秀才的时间,歧见也较多,王家诚认为是十七岁(《郑板桥传·郑板桥年谱》);周积寅认为是二十四岁(《郑板桥年谱》第26页);杨士林《郑板桥评传》同此说,认为郑板桥“二十四岁上,他中了个秀才,取得了设塾课徒的资格”...[继续阅读]

郑板桥

中举丧亲,悲喜交集

    郑板桥在扬州更多的是精研举子业,这才是他的业,书画虽是他的衣食所赖,但却是余。他每日还是读有关应举的书,有些书不感兴趣,可是为了敲开科举的大门,不得不读,难能可贵的是,郑板桥读书像学画一样(边画边思考),边读边思考,不...[继续阅读]

郑板桥

新进士扬州卖画

    料理好乳母的丧事后,郑板桥感到进士的头衔,虽不能当饭吃,但可以增加卖画的身价,与其“悲守穷庐”,不如仍到扬州卖画,既可以得到养家之银,又可以待机谋官。另外,与饶氏的婚约也可以践了。于是这位新科进士,就整顿行装上扬州...[继续阅读]

郑板桥

“三县”的能员廉吏

    这十二年,郑板桥都是在山东为县官。先是在范县(今属河南),同时兼署朝城县(今已撤消,并入范县阳谷县等)。因为朝城县更小,向无县令,概由范县兼管,因此板桥一上任就一身而二任焉。在范县、朝城县任职四年,政绩甚佳,口碑甚好,“...[继续阅读]

郑板桥

重农爱民

    郑板桥出身下层,从小生活在下层人民中。入仕以后,也不断接触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因之形成了他的重农、爱民思想。这个思想随着阅历的丰富而不断加深,具有鲜明的特色。比较进步,比较系统,发展和补充了民贵君轻论。在《家书...[继续阅读]

郑板桥

同情保护人民

    郑氏《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还有一段文字表现了郑氏对贫苦人民的无限同情: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继续阅读]

郑板桥

深沉激动的爱农诗

    郑板桥的悯农、爱农思想更多表露在他大量的关于农民的诗作中,写出了农民艰难痛苦的生活和自己的同情与愤慨。(一)反映农民苦难不断深重的诗作他没有做官时已认识到农村环境虽然美丽如画,但生息在这土地上的农民并不是终日...[继续阅读]

郑板桥

文昌县令

    郑燮十二年宦海生涯中,能员廉吏的功业总与他文昌县令风流世业并驾齐辉。有时文昌县令的气息还格外浓烈。首先是时时不忘吟诗作画交友。郑板桥在为官的十二年中得闲就吟诗、作画、写字、交友,且比以往有新的内容,新的思考...[继续阅读]

郑板桥

县令任外的得失

    郑燮在山东十二年间,还因公因私几次离任,有的是临时调差,在他生涯中留下充满光辉的深刻印记。仿佛命运之神将他带到了升官门前,然而他未能进门。乾隆十二年(1747年)秋,郑板桥被临时征调到济南任山东乡试同考官,按例与主考等...[继续阅读]

郑板桥

看清现实,自强不息

    郑板桥在数十年的尘海沧茫中对自己身处的社会有越来越清醒的认识。他用如箕的大眼,看透了世情的冷暖,并确定了自己立身行事的方针。(一)对最高统治者一开始,他对当时清朝统治者是充满期望并热情赞美的。他虽处水乡泽国的兴...[继续阅读]

郑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