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的秋天,因为一个不同凡响的日子,使王永志的这个季节笼罩上一层灿烂的光华。这天,刚进入三年级学习的王永志与其他7名留学生接到中国驻苏联大使馆通知,要求他们由飞机设计专业全部改为火箭导弹设计专业。航空、航天专...[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957年的秋天,因为一个不同凡响的日子,使王永志的这个季节笼罩上一层灿烂的光华。这天,刚进入三年级学习的王永志与其他7名留学生接到中国驻苏联大使馆通知,要求他们由飞机设计专业全部改为火箭导弹设计专业。航空、航天专...[继续阅读]
1957年11月初,毛泽东主席率中国党政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活动。留苏的中国学生听到这一消息,欢欣鼓舞,都希望能见到毛主席。不久,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中国驻苏联大使馆通知留学生,17日毛主席将来列宁山...[继续阅读]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到了1960年。这一年,对中国来说可谓多事之秋。不仅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严重自然灾害,而中苏关系恶化更使国内形势雪上加霜。苏联政府单方面决定召回苏联专家,中止按协定应派往中国的大批专家,撕毁了中苏两...[继续阅读]
这个人就是米申——火箭之父科罗寥夫的第一副手、接班人,苏联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火箭总设计师,他主动向校方提出亲自指导王永志的毕业设计。王永志这位青年才俊,在莫斯科航空学院是颇有名气的学生。拿考查学生掌握知识水...[继续阅读]
圆满完成学业的王永志,被分配到才俊云集的国防部五院一分院总体设计部,从事导弹设计工作。在这里,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万人一杆枪——导弹就像一杆枪一样,从研制到试验,协作人员成千上万,大家殚精竭虑地努力工作就为了这一条...[继续阅读]
1964年5月中旬,载有参加导弹发射任务的人员及导弹的专列,浩浩荡荡向甘肃酒泉驶去。作为总体室总体设计组组长的王永志,就在这列执行特殊任务的火车上,这是他第一次去发射场实地参加发射任务。酒泉发射中心始建于1958年,地处大...[继续阅读]
来到酒泉之后,王永志和大家一起冒着大漠的滚滚热浪,头顶着炽热的几近扭曲的太阳,酷热难当,经过一段时间的安装和严格检验,6月下旬,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矗立在发射场上,像一把利剑威风凛凛地直指戈壁大漠的上空。意想不...[继续阅读]
王永志所找的不是别人,正是发射场负责技术问题的最高权威钱学森。当时开会时,他不在场,没有听到王永志的意见。钱学森一向关注对年轻人的培养,重视年轻人提出的意见。尽管工作非常繁忙,他经常挤出时间组织大家开讲座、做报...[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