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造就孩子的人生。就有那么一位母亲,用她的言行在创造奇迹,创造史无前例的历史,她就是“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母亲——华静女士。华静是一位扬州姑娘,自幼在英国教会学校读书,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她高中毕业后担任小学...[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母亲,造就孩子的人生。就有那么一位母亲,用她的言行在创造奇迹,创造史无前例的历史,她就是“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母亲——华静女士。华静是一位扬州姑娘,自幼在英国教会学校读书,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她高中毕业后担任小学...[继续阅读]
那是1939年的农历除夕之夜,袁隆平一家乘坐一条小木船,走沅水,入洞庭,逆流而上,逃往重庆。寒冬的长江上空,低沉沉、灰蒙蒙的,还不满10岁的袁隆平也似乎感受到了什么。看着纤夫们一路艰辛地拉着,懂事的袁隆平会扯开嗓子唱着不成...[继续阅读]
1948年年初,父亲袁兴烈的工作再一次发生变动,一家人迁居南京。18岁的袁隆平转学进入南京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中部。1949年夏季,袁隆平高中毕业,面临高考的选择。该报考哪一所大学呢?为此,父亲袁兴烈叫来妻子华静和儿子隆平...[继续阅读]
袁隆平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所新型的农业高等学校的怀抱之中。从小,母亲的熏陶已在袁隆平的身上显露出了深刻的痕迹。同学们惊奇地发现袁隆平满腹经纶,他的肚子里似乎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储藏库,总有很多的故事...[继续阅读]
青年袁隆平从小学到大学,袁隆平在重庆整整生活了12个春秋。他爱重庆周家湾龙门浩的青石板街,那是他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地方,在淅淅沥沥的细雨中有令人渴望的青黛色,那是袁隆平成长的足迹;还有那重庆的嘉陵江水,那是他的最爱...[继续阅读]
20世纪50年代是苏联生物学家米丘林、李森科学说在中国盛行的年代。袁隆平作为遗传学教师,带领学生们按照这两位生物学家的学说进行试验。开头,他们选择红薯进行无性杂交,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以期得到一个无性杂种,那就是...[继续阅读]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杂交有没有优势?这种优势能否为人类所利用?袁隆平向这个课题发起了挑战。早在1926年,美国人詹斯首先揭示了水稻的杂种优势现象。此后,詹斯的理论虽然被美国遗传学家辛洛特和邓恩否认了,但是他的理论依然...[继续阅读]
袁隆平经营“自留地”有妙方,宿舍里的“存货”多种多样,加之他性格随和,谈吐风趣,在冬天的夜晚,许多教师都乐意到他的宿舍去“会餐”——当然,不仅是物质的会餐,更是精神的会餐。冬季天寒夜长,饥饿来得特别早、特别快,人们...[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