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田编辑《包拯集》
1988-11

《包拯集》(即《孝肃包公奏议集》),收集了包拯一生的主要奏议。它的编辑者是北宋的张田。
张田(约公元1018~1072),字公载,澶州人。他一生中没有做过大官,学术上也没有大的成就,历史上并不十分出名。只是因为编了《包拯集》,后人才知道他的名字。除了编《包拯集》,没有编其他的书,只写了议论边事的《边说》7篇。张田登过进士,在应天府做过司录,在夏竦、冀州任过通判,还做过安信军通判殿中丞,后知湖州、庐州、桂州。做官时有政绩。熙宁初年,加直龙图阁,知冀州。他为人耿直,被人称为廉吏。包拯为监察御史时,曾向宋仁宗推荐张田,说他“性质端劲,文艺该博,周知河朔之事,尝著《边说》七篇,词理直切,深究时病。”由于包拯的推荐,张田得到仁宗皇帝的嘉奖,赐给了他敕书: “学术精深,志虑宏远,能穷边琑,善启忠规,文成七篇, 说通三训,虽杜牧之之注《孙子》,臧嘉猷之集羽书,会粹研覃,曾不之过也。览观之际, 良深嘉叹,故兹奖谕,想宜知悉。”从这里可以看出包拯对张田的人品、文才及对军事的一些见解,是很赞赏的,因此也得到了仁宗的赏识。这也可以看出张田的为人。《四库全书提要》中,说张田“嘉祐中尝知庐州,甚著清誉,盖能不愧其师者。”说他很清廉,无愧于老师包拯,这种评价是有道理的。
张田是包拯的门生,他在庐州做官时,编辑了《包拯集》。《四库全书提要》记载: “此书第九卷中有进张田《边说》七篇状,并附以赐张田敕书,与他篇例异,知确为张田之所编。”在庐州刻本序跋中也说: “乡先哲宋包孝肃公,平生事业著于奏议,门人张田为之编次。”所以, 《包拯集》为张田所编辑,是确实无疑的。张田自己在题辞里,也讲了编辑《包拯集》的过程,他说包拯死后三年,他到庐州做官, “尽得公生平谏草于其嗣子大祝君,因取其大者,列三十门,凡一百七十一篇,为十卷,恭题曰《孝肃包公奏议集》,遂纳诸家庙,庶与其后嗣亡穷也。”他出任庐州时,在包拯的儿子手里得到了这些奏议,将它们整理编辑成集,供在家庙,使后人不要忘记。他编辑《包拯集》的动机,一则是他是包拯的门生,想保存这些东西,为后世所效法;二则是张田自己为人耿直,包公也是这样,他敬重包拯的为人。张田说包拯“上裨帝阙,下瘳民病,中塞国蠹,一本于大中至正之道,极乎是,必乎听而后已。其心亦无他,止知忠于君而为得也。”他赞包拯对上能忠于皇帝,想下能体察民间疾苦,对坏人敢于斗争,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因此“公进无他吝,而天下不得异议也。”出于他对包拯的敬佩,才编辑了《包拯集》,这大概是主要原因。
《包拯集》共10卷,分30门。卷一有应诏、致君两门。卷二有任相、言灾异、明体、明礼、戒渐、慎命令、论功、论赏、慎差除、选举十门。卷三有择官一门。卷四有去刻薄、抑侥幸、慎刑、正刑四门。卷五有明禁、去妖妄两门。卷六有按劾一门。卷七有民事、宽䘏两门。卷八有戒兴作、兴利、言财利、议兵四门。卷九有议边一门。卷十有粮道、求退两门。
从编辑的奏章《包拯集》中,能看出包拯的一生。他一生中清廉严明,不畏权贵,敢于与权贵斗争;他还提出了不少改革政治的主张,是站在改革的进步势力方面的;对选拔人才,提出过许多好的建议;对外敌,对军事、边疆大事,也提出过许多很好的主张。包拯有一则家训: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他对自己的后世子孙,要求也十分严格。我们从《包拯集》中,不仅可以研究包拯的一生,更能从中研究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情况。所以,这本集子是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的。



更多同类【古代编辑家】......